【Molecular Ecology】海流影响东中国海海域真菌多样性

【Molecular Ecology】海流影响东中国海海域真菌多样性

由于海流能影响营养物质循环、海洋生产力和微生物的长距离扩散,因此海流被认为可以显著影响海洋微生物多样性与空间分布。真菌是一类重要的真核微生物类群,在海洋中分布广泛,近岸水体与深海水体均能发现其踪迹,并且是真核微生物的优势类群。真菌的发生与海水中的有机物数量密切相关,表明它们在海洋营养物质的再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对于海流如何影响真菌扩散以及广义上的生物地理学,仍缺乏认识。

 

东中国海具有复杂的海流系统,主要由沿岸流、黑潮和混合流组成。黑潮的一个分支,台湾暖流常年经台湾海峡向北流动,其特点是海水温度和盐度较高。在台湾岛的北侧,黑潮的主流俯冲进入东中国海,从而导致水文条件的变化。沿岸流受季风的影响,冬季沿闽浙沿岸向南流动,夏季则向北流动。由于携带了入海海流输入的大量营养物质和淡水,沿岸流的最大特点是营养盐浓度高,盐度低。在大陆架附近,沿岸流与黑潮、台湾暖流相遇形成了锋面,此时混合流就形成了。基于海流与入海河流的双重影响,东中国海为研究海流如何塑造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组成提供了绝佳的实验场所。


中国海洋大学李伟副教授及其团队巧妙利用东中国海的复杂海流系统,在基于精确划分不同海流的基础上,采用ITS2 rDNA宏标记技术,研究了真菌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接近9千个可操作分类单位(OTUs)被发现,隶属于真菌界的5个门、25个纲、102个目和694个属。研究发现,丝衣霉属(Byssochlamys)(典型的陆地/淡水真菌属)在沿岸流中占绝对优势,并且离岸越远其数量占比越少。然而,曲霉属的发生情况与丝衣霉属相反,即开放海域的海流(黑潮、台湾暖流)中曲霉属占绝对优势,越靠近沿岸,占比越少。这充分反映了海流对真菌群落组成的显著影响。同时,统计学的证据也支持这一观点。此外,还发现溶解氧和水深是塑造真菌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Molecular Ecology】海流影响东中国海海域真菌多样性


该研究首次清晰刻画了东中国海海域真菌多样性,提出了受海流与入海河流驱动的真菌被动扩散以及海流自身的水文差异共同导致了该海域特殊的真菌群落组成与空间分布特点。相关文章发表在Molecular Ecology(DOI:10.1111/mec.14440)上。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清新电源清新电源
上一篇 2018年1月17日 下午5:49
下一篇 2018年1月18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