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顶 集群大讲堂首批付费课程上线!
2020年3月,一个不经意间的想法,擦出了“集群大讲堂”的火花。 没过多久,这个寄予着我们希望与梦想的“儿子”——集群大讲堂正式上线。穿梭回现在,才惊觉集群大讲堂已经走过了整整10…
-
厦大杨勇Nature子刊:气体诱导非活性锂的形成
研究背景 与液态电解质发生副反应形成非活性锂是锂金属电池失效的原因之一。为了抑制非活性锂的形成和生长,需要进一步了解非活性锂的形成机制和组成。但是,使用大多数现有的分析技术进行研究…
-
新加坡国立&天大EES:WO3晶面设计,实现高性能光辅助Li-O2电池!
研究背景 锂空气电池(LOB)由于其超高理论比能量,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受到放电产物Li2O2不溶且绝缘等限制,LOB氧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ORR和OER)较慢,导致大过电位和较…
-
Linda F. Nazar教授EES:离子-电子共导核壳结构实现高性能全固态Li2S电池
研究背景 基于硫化锂正极的全固态Li-S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储能技术,因为它们可以提供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然而,由于S和Li2S的电子(e–😉和离子(Li+)导电性较差,…
-
孙靖宇Angew:双电解质添加剂实现稳定的锌金属负极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低成本、固有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满足下一代储能技术需求。另外,锌金属负极具有高的丰度,高理论容量(5855 mAh cm-3)和良好…
-
Kisuk Kang最新EES:O2型富锂正极中阳离子超晶格有序性对阴离子氧化还原的影响
【研究背景】 富锂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LRLOs)因其出色的氧氧化还原能力可以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正极材料备选之一。然而,尽管阴离子的氧化还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
-
Nature子刊:阐明Pt单原子催化剂的轴向配体效应对碱性析氢反应的影响
研究背景 电催化析氢反应 (HER) 制备氢气是一种可有效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方案。研究者对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的HER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强酸性介质中,为避免电极溶解,通常需要用贵金…
-
浙大侯阳Angew:串联催化加速一氧化碳的转移和溢流,实现CO2电还原为乙烯
通讯作者:侯阳 通讯单位:浙江大学 【研究背景】 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引发了能源和环境危机。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增值化学品是循环经济的基石。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
-
北理工尉海军AFM:新型梯度“单晶”富锂正极材料
研究背景 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正极材料。但目前为了满足商业化的要求,LLOs大多制备成二次球(SSA)的形式。然而,SSA-LLOs在长时间循环后会产…
-
余家国Angew:利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验证S型异质结中的电荷转移机制
通讯作者:余家国 张留洋 梁桂杰 通讯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研究背景】 太阳能-化学能转换成为实现碳中和最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由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快速复合,单个光催…
-
Nature子刊:单原子Pt修饰缺陷型TiO2选择性光电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二酸
通讯作者:Zhangliu Tian,Wei Chen 通讯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研…
-
孙学良院士&谷猛Nature子刊:“梯度包覆策略“,助力高性能全固态锂电池!
研究背景 开发高稳定性储能系统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法。传统锂离子电池由于其使用易燃有机液体电解质,安全问题严峻,而使用固态电解质(SSEs)代替液态有机电解质,构筑全固态锂电…
-
UCSD陈政最新AEM:预处理&还原法实现废旧电池正极的批量回收
【研究背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发展迅猛,废旧电池的累积和无害化处理问题日益显著。NCM正极材料是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废弃电池中主要的回收目标物质。直接将其回收再利用…
-
JACS:利用In2.77S4/多孔有机聚合物光催化还原CO2制乙烯
【研究背景】 近年来,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了大气中的CO2含量,导致全球变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模仿自然光合作用,以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增…
-
Nature Energy:分级有序结构,导电聚合物设计新思路
研究背景 导电有机物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以来,在功能材料等诸多领域都有巨大发展。值得注意得是,导电聚合物具有的电荷输运(包括电子和离子)现象在锂离子电池等能量存储器件中起着至关重…
-
川大&西交Angew:揭秘“阳离子无序度”如何影响层状正极材料容量衰减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提供可靠动力来源,对推动能量存储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锂离子电池发展过程中,…
-
浙大范修林JACS:1000次循环零衰减!全新COF型锂电正极材料
研究背景 COF(共价有机框架结构)材料在二维(2D)或三维(3D)结构下通过强共价键与各种芳香官能团连接,结构多样丰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人们已经合成了大量的功能性…
-
ACS Energy Lett.:用于低温锂离子电池的超润湿性高电压LiCoO2
研究背景 电极-电解质界面相容性是影响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差的界面兼容性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电荷转移电阻和电极的过高极化,以及正极-电解质界面相 (CEI) 的过度和不均匀增长。这种…
-
马普所Nature Catalysis:Pd催化剂的新应用
研究背景 电能驱动的化学反应过程正引起研究者的巨大关注,因为它可以直接利用水等来生产高价值化学化工产品。其中,电催化加氢(ECH)作为一种新型氢化方案,在电驱动作用下可以实现在常温…
-
ACS Energy Lett.:液相和低温透射电镜研究早期锂电镀机制
研究背景 锂由于其极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和较低的还原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有望代替传统石墨负极。然而,锂不受控制的形貌演变是锂金属电池(LMB)商…
-
牛津大学EES:弹性界面相抑制气体产生和促进钠金属负极均匀沉积
01 研究背景 钠电池负极在醚类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优于酯类电解质。然而,其中的机制尚不清晰,而揭示该机制有助于诊断酯类电解质循环不良的原因,并优化电解质组成,促进钠电池循环…
-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研究背景 由于与高压正极的兼容性和良好的室温离子导电性,三元卤化物Li–M–X(M=Y、In、Zr等;X=F、Cl、Br)固态电解质(SSE)有望实现实用的固态电池。大多数报道的超…
-
北大许审镇&化学所文锐JACS:界面皆可LiF?阐述局部如何影响锂离子传输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s)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广泛应用,电池中自发形成的钝化层,即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耐用性至关重要。了解锂离子在不…
-
厦大乔羽Nano Lett.:滴定质谱技术定量分析可充电电池
研究背景 随着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功率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器件。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定性表征来进行机理探索,还需要精确…
-
上交&吉大JACS:双活性中心突破COF正极材料容量瓶颈
研究背景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类新兴结晶多孔聚合物材料,具有开放通道和可控结构,已在诸多领域中展示出潜在应用价值。研究者根据网状化学原理,可以设计和构造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C…
-
陈军&陶占良Angew:“氢键网络”稳固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
01 研究背景 发展可持续环境友好储能系统,对于协调能源分配和进一步发展能源至关重要,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综合性能优异,适合大规模生产,将是未来储能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正极材料是影响…
-
麦立强Angew:用深共晶溶剂调控H2O分子,实现超稳定锌金属负极
研究背景 由于其低成本、本征安全性和金属锌电极的高理论容量,水系锌金属电池(ZMBs)受到极大关注。然而,由于Zn2+/Zn的标准电极电势较低,Zn金属在水系环境中的电镀和剥离过程…
-
中山大学卢侠Nat. Commun.: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快速储钠性能
研究背景 受锂资源和成本的限制,近年来,以钠离子电池(SIB)为代表的储能技术因其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现有的SIB不能满足快速连续的高倍率循环运行。从材…
-
姚霞银Nano Lett.:超薄固体电解质膜用于全固态锂电池
研究背景 全固态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安全性,有望满足下一代储能技术要求。在所有的固体电解质中,硫固体电解质因其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低的晶界电阻、加工简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韩国科学技术院Adv Sci.: 镍离子螯合策略缓解富镍正极锂离子电池衰减
研究背景 富镍正极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而在高度脱锂状态下形成的高价态Ni4+离子容易还原为低价态,如Ni3+和Ni2+,这可能导致晶格氧损失、阳离子混排和Ni离子溶解。此…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