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研究背景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为设计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钠离子电池,具有O2-氧化还原特性的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备受研究者关注。O2-氧化还原现象最初被发现于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中(Li2MnO3,也可以记做Li[Li1/3Mn2/3]O2),其在4.5 V时候放电容量可达300 mAh/g(基本反应原理:非活性Mn4+在充电时激发O2-发生氧化),但在后续放电过程中,O2-的充放电曲线无法保留,电压降低和容量减少。为充分激发Li2MnO3中活性氧的全部潜力,科研人员已经进行大量科学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尽管现阶段已经可以通过掺杂,包覆构筑复合材料等手段改善Li2MnO3电池性能,但仍然存在许多严峻挑战,这是因为目前尚不知道如何可持续利用Li2MnO3阴离子氧化还原提供的容量。因此,开发Li2MnO3中O2-氧化还原特性的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以交互方式模拟从钠氧化物到锂氧化物的O2-氧化还原特性,通过F掺杂充分激发Li2MnO3中的活性氧,并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电化学过程中可逆相变进行系统研究,为探究富锂材料容量提升机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成果简介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近期,韩国庆熙大学Duho Kim教授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n interactive design for sustainable oxygen capacity in alkali-ion batteries的文章。本文提出了一种交互式设计模型,以模拟富锂型钠氧化物中无滞后和可逆阴离子活性,研究了在脱锂过程中伴随O2-氧化还原过程发生的层滑动引起的可逆层堆积和过渡金属层内由Mn迁移引起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变化,为富锂材料充放电机理提出最新见解,对开发高效富锂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图文导读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1. (a) 混合焓形成能;(b, c) Li1-xMn1/2O11/8F1/8原子结构模型;(d) 富Na和贫Na相结构示意图(e-f) 富Na和贫Na相中Li详细分布位置。

Li+/空位迁移行为分析。首先作者通过建立F掺杂结构模型来进行交互研究。图1a为混合焓形成能,作者考虑到所有可能Li+及其空位分布情况,并根据相对总能量计算确定最优F掺杂位点。由于Li2MnO3中的O2-氧化主要被用于补偿Li+脱出引发的电荷不平衡,作者推测F掺杂降低了Mn价态。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当x(空位含量)为0~0.125时,F掺杂氧化物中发生的单相反应与在未掺杂Li2MnO3中不同,因为充电时O2-氧化会发生严重双相反应;当x为0.5时,由于活性氧主要用于补偿Li+脱出引起的电荷不平衡,所以发生第一个双相反应,而未掺杂材料中充电后则迅速发生严重相变。根据以上思路,作者模拟富锂-钠氧化材料结构模型,显示出在首次放电时O2-可逆还原,考虑到在层状钠氧化物中观察到多个相变过程,尽管在初始阶段Li和Na氧化物表现出不同构型,但最后具有相似层滑动堆叠特性。因此,一个有趣模型模拟了富锂-钠氧化物发生的堆积序列转变,表明F掺杂对在第一次双相反应过程中充分激发Li2MnO3中氧活性是有效的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2. (a) Li+及其空位混合焓形成能;(b) 层板内Mn迁移示意图;(c-e) O-O键分解数;(f-h) 不同结构中沿a轴的相应原子结构晶示意图。

层内Mn迁移行为分析。除Mn层间迁移现象外,阻碍层状锂钠氧化物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层内Mn的迁移行为,模拟结果发现F掺杂模型无法解决此问题。作者计算了在层内Mn迁移情况下Li1-xMn1/2O11/8F1/8中Li+及其空位所有组合方式的形成能,对于x小于0.375的情况,Li+/空位引起的相稳定性高于层内Mn迁移引起的相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当x=0.125时发生了相同单相反应,但是对于0.125≤x≤0.625范围,发生了由Li0.875Mn1/2O11/8F1/8和Li0.375Mn1/2O11/8F1/8组成的不同双相反应,与Li+/空位迁移行为相比,该双相反应由x=0.625时存在稳定相来决定。此外,作者确定了层内Mn迁移模式下,当x=0.25,0.375和0.5时的伪基态比在Li+/空位迁移模式下的第一个双相反应中的伪基态更不稳定。为深入了解层内Mn迁移模式下发生的严重双相反应,作者研究了x=0.125和0.625时材料详细的原子和电子结构,考虑到OO二聚体的形成是在富锂氧化物正极中诱导可逆活性氧的关键因素,因此计算第一双相区域中OO键群,发现层内Mn迁移模式下的脱锂结构(x=0.625,最短OO基团为~1.37),表明在Mn层中产生空位会破坏电子结构稳定性,从而导致层内Mn迁移到最近的空位。因此,Mn迁移导致Mn层内形成空位簇,触发捕获O2分子,以实现稳定活性氧的过程,而在充电时,富锂-钠氧化物正极可以观察到理想的O2-氧化过程。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3. (a) 层内Mn迁移模式下, x = 0.625原子结构及相应电子密度放大图;(b) 局部态密度图。

电子结构的研究。F掺杂氧化物由于层内Mn迁移行为发生非滞后可逆O2-氧化还原过程,为充分激发活性氧,需要对其电子结构深入研究。为从根本上理解O2提供容量的机制,作者根据脱锂模型计算了充电时Mn(3d),O(2p)和F(2p)的电子结构。开始阶段为典型Mn4+,充电时其电子构型发生O2-氧化,x=0.625时,进一步脱锂不会改变Mn4+电荷状态;而当x>0.125时氧化的O(2p)电子出现在导带中,表明氧离子在电荷补偿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分析态密度图可知O2分子形成不仅对减少O(2p)中氧化还原能力离子起作用,还可能会加速晶体结构的破坏(x>0.625)。此外,作者分析了在Li+/空位迁移模式下,x=0.125和x=0.5时态密度图,后者中低于费米能级的O(2p)总电子类型与前者相似,但是在灰色区域中存在氧化的O(2p)电子变化。有趣的是,这与层内Mn迁移模式下的氧化行为一致,但在x=0.5时未观察到O(2p)峰,所以缺乏可逆氧电子,这与不可逆氧容量高度相关。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总 结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交互式设计概念,用于模拟富锂钠氧化物中的非滞后和可逆O2-氧化还原机制,目的是充分发挥Li2MnO3在脱锂过程中由阴离子提供的容量。作者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可持续激发阴离子容量的关键结构框架,例如多相变,层滑动引起的可逆堆叠和层内Mn迁移行为等。从局部结构来看,当Li+位于四面体位置处,未观察到F掺杂Li2MnO3和和富锂-钠氧化物中OO二聚体的形成。研究表明,Li+/空位脱锂模式下的电子结构显示出基于晶格O2-发生的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而在层内Mn迁移模式下的电子结构显示出对O2分子的捕获能力,因此可以实现可逆O2-氧化还原。作者基于锂电池-钠电池交互设计思想和模型,提出了非滞后和可逆的O2-氧化还原行材料的结构设计框架的新见解,对实际利用纯阴离子氧化还原来获得高性能电池体系具有潜在价值。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文献信息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An interactive design for sustainable oxygen capacity in alkali-ion batteries (Energy Environ. Sci., 2022, Advance Article. DOI: 10.1039/D2EE02199D)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2EE02199D

 

EES:Li/Na交互设计思想,深度解析富锂材料高容量起源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LilithLilith编辑
上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上午7:29
下一篇 2022年11月12日 上午7: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