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看点:宁德时代24天闪电IPO、即将造就A股新传说的背后,是这个农村娃20年的坚持与奋斗。—本文转自车东西。

经过24天的等待,国内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今日正式通过证监会上市审批(过会),即将登录A股市场,并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第一股,市值或将超过1300亿元!

有趣的是,宁德时代24天的过会时间也打破了富士康在3月初创下的36天的记录,成了目前国内最快过会公司,堪称闪电速度!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12GWh,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超过了松下、LG等传统巨头,拿下宝马、上汽等一众车企巨头的订单,成了全球第一大未上市动力电池巨头,具体请参照框内文章:

在实业整体不被看好,人才纷纷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钻的当下,你很难再找到宁德时代这样一家逆势而上的制造公司。这是一家“隐匿”在福建小城宁德,为电动车造动力电池的公司。

但“逆势而上”这个词甚至完全无法形容宁德时代——成立六年估值破千亿,这是许多火热的互联网行当也赶不上的顶级速度。

在中国以空前力度发展新能源汽车——准确地说是电动车的时代大势下,这家年轻的公司乘风起舞,在满屏的“人工智能”与“新零售”字眼中,上演一场“时代逆袭”。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成立:脱胎手机电池商

2011年,CATL在福建宁德成立,中文名字是宁德时代,主营业务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这一年移动互联网正在步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O2O成为热点,美团饿了么先后步入大众视野,引得资本蠢蠢欲动。而日复一日传出“重大突破”的电池行业,早就用“智能手机必须一天一充”这样的事实,钳住了人才和资本对它的信心。这是一个苦逼行当。

但在一年之前,中国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开始实实在在地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苗头,CATL跟了上去。

尽管电池技术的进步看上去总是很不争气,但这却是一个研发门槛不低的行业,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动力电池,对安全性、电池容量都有高要求,资本与人才投不够,都是玩不转的。

好在CATL并不是白手起家,它的背后是新能源科技,更为人们熟悉的名字是ATL(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这家由日资TDK公司控股的手机电池生产商,由于为苹果iPhone提供电池而声名鹊起,稳坐国内手机锂电池头牌。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ATL手机电池

而CATL是ATL总裁曾毓群牵头成立的分公司,在看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在的巨大商机之后,他主导分出了动力电池这一业务支线。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曾毓群

手机锂电池的开发经验提供了技术基础,ATL的开发团队也为CATL提供了人才支持,而与TDK的关系则带来了精细化管理风格。

与ATL的关系带来的资源,为宁德时代的崛起铺筑了基础。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崛起:追逐比亚迪

在宁德时代刚刚成立的时候,同样做电池起家、切入汽车生产的比亚迪,因为巴菲特的投资正炽手可热。2011年,比亚迪推出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纯电动车e6,一时成为国产新能源车的代表。当时来看,比亚迪全力押注磷酸铁锂的电池技术方向完全赌对了。由于技术难度较低、高温运行安全性好、成本较低等因素,中国政府将磷酸铁锂作为了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能量密度潜力更高的三元锂(镍钴锰酸锂)材料,因为耐高温性能差、成本较高,暂时被搁置下来。直到去年,比亚迪仍然凭借巨大的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居于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第一。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几种常见动力电池对比

当时的宁德时代也不例外,虽然母公司ATL做的是钴酸锂(手机电池通常为钴酸锂),也选择加入了研发磷酸铁锂的阵营。但不同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并未吊死在一棵树上,三元锂动力电池的研发,也没有放下。

然而,特斯拉Model S的横空出世与大获成功,不仅引发了全球的电动车热潮,也震颤了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Model S使用的是松下提供的18650电芯,其正极材料正是在高温下会造成爆炸风险的三元锂。然而松下通过出色的生产测试,保证了三元锂电芯的一致性;而特斯拉则研发出了独门的电池管理系统,加以高效的电池液冷系统,稳稳地守住了电池的安全线。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特斯拉配有液冷的电源管理系统

在特斯拉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中,没有一起是因为电池起火或爆炸造成的;乃至于在某些事故发生后,特斯拉的电池系统也坚持了足够的时间,没有把司机乘客烧死在火海中。

而磷酸铁锂电池在投入市场检验后,能量密度低的缺点彻底暴露了出来。“背着大半吨重的电池续航不如50L汽油”虽然是电池的固有弱势,但磷酸铁锂在国产电动车的“短腿”原罪中,贡献着主要力量。国内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技术方向,开始默默转向三元锂。国际上,更是三元锂电芯的天下。特斯拉、日产聆风、通用Bolt,无一不是三元锂动力电池的拥趸。

2016年,松下以5Gwh的电池产能拿下了全球最多的动力电池份额,而比亚迪以3GWh位居第二,只成立5年的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则来到了第三。这个第三名的位置离不开宝马的帮助。2012年,华晨宝马与宁德时代签订合作协议,由其供应车用高电压电池。获得顶级豪华品牌的认可,使宁德时代知名度骤然提升,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而在这次合作背后,宝马不仅为宁德时代提供了订单、吸引了更多客户,还因为严格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宁德时代的电芯制造水平。

而比亚迪已经和磷酸铁锂高度绑定,又有大量的电动车款消化其电池产能,眼下的利益、大集团的惯性让比亚迪迈不开步子,紧紧守护着在磷酸铁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家业。当比亚迪最终鼓足勇气决定拥抱三元锂,时间已经来到了2017年:今年春天,比亚迪推出了搭载三元锂电池的比亚迪“唐100”,续航100公里。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宁德时代则没有这样的掣肘,虽然因为国内大环境其出货量占优的仍然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但是对三元锂电池的持续研发投入,让其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可以达到270Wh/kg,与国外动力电池的几大巨头——松下、LG、SDI(三星)产品差距只在毫厘之间。

最终,意识到续航短板将直接阻止新能源车的推广,政策最终也变相宣布“放弃”磷酸铁锂——在十三五规划中,动力电池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需要达到35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需到270Wh/kg,而磷酸铁锂目前的理论极限是170Wh/kg。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开始表演:半年估值暴增500亿

时间来到2017年,“岁月静好”了快六年之后,宁德时代终于彻底展现了一块动力电池,将含有怎样的能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为1312.4MWh,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20.98%,将比亚迪挤下了头名位置,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同期,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为1084.9 MWh,市场占有率为17.35%。

超越性的市场表现来自于整车厂的追捧——到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共签下44家整车厂动力电池订单,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大众等国外车厂在华的合资品牌。

但在新能源积分制落地的当口,只签一份生产订单,并不能抚平某些车厂的危机感。

今年五月,宁德时代与上汽共同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上汽时代与时代上汽。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其中上汽管理拟持股49%,宁德时代拟持股51%。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及售后服务。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其中上汽管理拟持股51%,宁德时代拟持股49%。该公司将主要从事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使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上汽荣威ERX5

合资公司日后可能会帮上汽挣不少钱,但它首先带来的或许是订单优先、技术共研,或者更多。无论如何,对其他整车厂来说,这是一轮“截胡”——大家排队从宁德时代拿货的平衡被打破了。

10月14日,东风汽车集团宣布入股宁德时代,同时在谈另一家电池公司。

10月31日晚,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直接挑明“为保障自身发展,加强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拟以收购镇江德茂海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下称“镇江德茂海润基金”)份额的方式投资宁德时代。”这一次,长安付出5.19亿元,间接持有了宁德时代0.3855%的股权。

若按这一比例计算,长安为宁德时代开出的估值,达到了1346亿元。有意思的是,长安汽车的市值,也不过约650亿元。而在今年4月,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以10亿价格拿到宁德时代的股权,是1.19%,估值为840亿元。半年时间,宁德时代的估值暴涨了500亿元,吸金速度强如摩拜、ofo,也难以望其项背。

今年6月,宁德时代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由中信建投负责。宁德时代分拆独立6年,正式走上上市的道路。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政策背后:宁德时代的天时地利

毫无疑问,宁德时代赶上风口了,而且是比共享经济更大的风口——新能源汽车。

9月,汽车双积分制细则正式落地,给中国的汽车产业指了一条必须走的道路——电动车。加之上文提到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与此前引发骗补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中国政府已经在推动新能源车上耕耘了近两个五年计划,投入巨额财力、精力。

这背后是中国政府的汽车强国战略,在传统燃油车天下被欧美把持的情况下,要将汽车打造成中国未来真正立得住的支柱性产业,只能在电动车带来的短暂窗口期弯道超车。作为占电动车成本最高(最高可达70%)的关键组件,动力电池是必须牢牢掌控在手的核心技术。比较“争气”的宁德时代,落在了(或者说是主动追上了)这一时势上。为了打造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力,中国政府发起了动力电池的产能整合运动。一方面对动力电池年产能达到一定限额的企业予以高额补助,另一方面推动大型企业兼并分散产能。

此外,新能源车的“市场准入证”——《推荐名录》上,对搭载国产动力电池的车型也予以了帮助。今年恰逢韩国部署“萨德”,中韩关系降至冰点,LG与SDI能对宁德时代造成挑战的动力电池难以入华;而松下则忙于处理来自特斯拉的订单,在中国市场姗姗来迟。一时之间,宁德时代在三元锂动力电池方向几无对手。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LG18650电芯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在成立之时,也有意和国外资本进行了“隔离”,尤其是其母公司的大股东TDK。原与日本有着技术与资本联系的宁德时代,也因此作为民营企业,顺利成长起来。

被政策与资本共同加持的宁德时代,喊出来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50GWh动力电池产能,这是当前其年产能的5倍。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隐忧:内外皆受压力

尽管创造了“苦逼制造业”的奇迹,但与所有被快速催熟的公司一样,宁德时代在迅速膨胀下也潜藏着一些隐忧。

体量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管理机制的快速革新,但成立仅六年的宁德时代尚年轻。外部的力量快速撕扯着宁德时代,要将其迅速铺大,而宁德时代似乎还未在内部形成对抗这种张力的有效机制:

在校招询问中,大量的老员工向后辈吐槽宁德时代管理层存在责权不清、互踢皮球的情况;

新进的高学历员工指责低学历老员工对其颐气指使,“不尊重人才”;

和互联网行业相同的“996”加班文化盛行,但并没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常见的股权激励,也使得宁德时代员工的流动性超过了一般的制造企业——对长周期的电池研发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宁德时代员工透露的加班场景

另外,宁德时代虽然在单体电芯的单位容量上比肩松下、LG、SDI,但在电芯循环寿命、一致性、组成电池包后的容量上,仍然处于下风。当下,保护性的政策能够为宁德时代护航一时,但正如特斯拉撕开了外资车厂合资股比的口子,动力电池行业终究要走上国际市场与日韩巨头正面抗衡。

千亿估值是令人惊奇的,但也是相对脆弱的巨大外壳,宁德时代最核心的护城河,仍然是其500余人的研发团队。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结语:制造宁德时代

六年与一千亿估值,乍一看人们可能会以为互联网行业又诞生了一个小巨头,但这却发生在制造业。宁德时代用超乎寻常的表现,表演了一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传奇。相较于李斌李想们的造车事业,它不那么外显,但却在低调中完成了这个第一——新能源风口下诞生的公司中,宁德时代第一个估值突破千亿。它也展现了车厂“跪求”一块动力电池的戏剧场景。

宁德时代自身的实力与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共同托举起了这个千亿巨星。但无论是赶上互联网风口,还是政策风口,被吹起来的公司,必须思考如何落地。被政策制造的宁德时代,最终仍要回归到制造本身。

 

在惊叹宁德时代的闪电上市速度之外,车东西发现其创始人曾毓群也极具传奇性,这个出身农村的“穷小子”不仅用7年时间缔造了宁德时代的传说,在此前创办的另一家电池公司ATL还曾助力苹果推出iPod、iPhone,并成为消费锂电软包电池龙头,传奇程度直逼国内电池领域的另一传奇人物——比亚迪CEO王传福!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动力电池领头羊 过会只用三周半

4月4日上午,证监会还未发文确认,已有消息人士传出:宁德时代顺利过会。过会意味着宁德时代上市的审核工作通过,接下来只需等待批文下来,便可正式上市。

3月12日,宁德时代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更新,到4月4日,宁德时代过会耗时仅用24天。此前富士康创造的36天过会速度记录,被宁德时代刷新。在A股的传统节奏中,上市花费的时间,大概是宁德时代所耗时的30倍——700-800天。

宁德时代闪电过会背后,是宁德时代过去三年业绩的指数级增长。2015 年、2016 年 及 2017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量分别为2.19GWh, 6.80GWh 和 11.84GWh;营业收入分别为 57.03 亿元、148.79 亿元和 199.97 亿元;资产总额分别为 86.73 亿元、 285.88 亿元及 496.63 亿元。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若仅看动力电池产量,宁德时代已经超越松下,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就在五年之前,宁德时代的体量还完全不在动力电池厂的第一梯队中。

宁德时代过会之际,车东西研究发现,宁德时代的缔造者曾毓群,在电池创业路上故事精彩程度堪比比亚迪CEO王传福。

关于宁德时代的崛起故事,已经有太多太多。令人好奇的是,曾毓群究竟是如何成为了电池界的巨兽缔造者?

惊险创业:买到残次专利 硬抗出产品

出身宁德农村的曾毓群是个不太安分的人。从上海交大毕业后,曾毓群在学校分配工作的国企仅仅干了三个月,就南下东莞,进入了新科,一家为电脑硬盘生产磁头、年营收达10亿美金的公司。

但曾毓群又是安分的,他在新科一待就是十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在31岁时成为了新科的研发总监,也是公司第一位大陆籍的总监。在公司中,曾毓群接触到美籍华人高管陈棠华、梁少康,这两位伯乐,后来将曾毓群拉入了电池行业,成就了宁德时代故事的开端。

其实曾毓群差一点和电池行业错过。

1999年,新科的执行总裁梁少康找到曾毓群,想拉他入伙做电池的时候,曾毓群正在考虑离职前往深圳淘金,猎头介绍的下家为他开出了总经理的职位。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梁少康

当时,便携式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增长势头正在席卷全球,就在1997年,世界上第一台MP3诞生,而它小巧的身躯很难装下传统的圆柱形电池或者是方形电池。为这些新产品打造新电池,是一门走在历史行程上的生意。

梁少康又请来曾毓群的直接上司陈棠华,劝说曾毓群入伙。陈棠华曾经在新科的队伍中发现了曾毓群这个勤奋又聪明的年轻人,选拔其出国留学,在工作上予以指引,对曾毓群可以说有知遇之恩。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曾毓群被说服。1999年,三人主导的电池公司在香港成立,名字叫做ATL(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新能源科技。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曾毓群

ATL一开始的目标选得很明确,制造聚合物软包锂电池。一则在圆柱、方形等形态电池上,日系巨头已经站稳脚跟,拿下大部分市场,而没有固定形态的软包电池可以避开和巨头们的正面竞争;二则不同的消费电子产品对电池的规格有千差万别的要求,软包电池最大的优势则在此——形态相对自由。

确定方向后,曾毓群飞往美国,从贝尔实验室手中购买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曾毓群去得不算早,当时,已经有20多家机构从贝尔实验室拿到了授权。

然而,当曾毓群按照贝尔实验室的专利配方试制电池时,发现产品存在一个致命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因为内部材料分解释放气体而膨胀,导致电池存在爆炸风险,不可使用。

在创业资金即将耗尽,创业项目就要失败的关头,ATL众人发现是电池内的电解液配方存在问题,反应活性温度太低,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在奇迹般的两周技术攻关,尝试了数十种电解液配方之后,ATL解决了电池胀气问题,产品顺利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在拿到贝尔实验室授权的机构中,ATL是当时唯一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团队。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ATL聚合物电池

2001年,ATL在东莞白马的厂区落成,当年出货量就达到了100万枚电芯,主要为蓝牙耳机等产品供货。技术突破的价值功不可没,不过那时曾毓群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项突破未来会带来多大的前景。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苹果订单成背书  成就聚合物电池龙头

2003年,正为iPod续航发愁的苹果找到了ATL,希望后者为其定制一款能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电池——既要满足特殊的形态以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高容量提升续航,还得保证安全。这些需求,统统正中ATL技术的下怀。成功为iPod开发出异形聚合物锂电池后,ATL拿到了苹果发来的订单——为1800万台iPod供应电池。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第三代iPod

经此一役,ATL顺利打入苹果的供应链。这层关系,也成为了ATL日后撬动更多资源与订单的有力背书。

在智能手机全面兴起普及后,ATL势头更盛,相继成为过vivo、华为、三星手机的电池供应商。在2016年的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中,ATL一开始差点背锅。后来检测证明,在Note7的两家电池供应商中,ATL生产的电池,比三星子公司SDI的产品更加安全。三星Note7的坏事,反倒进一步证明了ATL的实力。

到2017年为止,ATL已经在曾毓群的带领下成为全球第一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商。颇令人玩味的是,最早进行聚合物锂电池开发的索尼,现在喊出的口号是——超越ATL。

只是,曾毓群与陈棠华、梁少康众人创办ATL过程中,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在2002-2003年的需要快速成长扩大规模时,ATL过多地引入了风投资金,创始团队持股比例很小。后来电池市场竞争激烈过后,汉鼎、凯雷、3i这三家持股最高的机构股东悉数选择退出。在股权出售中,ATL众人老东家新科的母公司——日本TDK集团接手,全资收购ATL股份。

这造成了如今ATL身份的尴尬——一家中国人创办、中国人主导的公司,却是由日资控股。虽然科技产业早已是全球竞争合作,但时时敏感的中日关系让ATL免不了因为这一点被人戳脊梁骨。

曾毓群显然把这当作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日后创办宁德时代时,曾毓群一来强调完全中资背景,二来保持了创始团队对公司的绝对控股。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提前五年布局 孕育宁德时代

ATL业绩在群狼环伺的电池行业中稳步上升,成为了聚合物锂电的龙头。不过松下、索尼、三星、LG把持的其他品类电池,ATL暂时也攻不进去,消费锂电的格局相对稳固下来,再没有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

但历史的行程注定了电池产业要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而在风口真正到来之前,曾毓群已经嗅到了机会。

2008年,ATL管理层决定在内部正式成立动力电池团队。

推动这个决策的除了曾毓群,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黄世霖。黄世霖也是ATL元老之一,在ATL曾任研发副总。除了开发消费电子电池,黄世霖在ATL内部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进行车载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黄世霖

在2004年,黄世霖参与了粤港招标项目“汽车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但在消费电子电池凶猛出货、全球没几辆新能源车的年代,这项工作的性质更像是科研。这一切在08年后转变。

当年,中国政府借奥运会之机,开始用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新能源车,试图在汽车产业中换道超车。而新能源车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电池。

2011年,客车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已经初现端倪。因为国家法规限制,外商独资企业无法生产动力电池,曾毓群与黄世霖决定再进一步,将动力电池团队完全独立出去。当年,在曾毓群与黄世霖主导下,CATL在曾毓群的家乡宁德成立,取名宁德时代。

从CATL的英文全称——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以及落地宁德可以看出,这个新企业多少是有些曾毓群的家国情怀在里面的。由于车载动力电池与消费锂电在底层原理上相通,CATL成立之初,来自ATL的技术骨干组成了研发的中坚力量。神奇的是,人员的流转并未影响到ATL的正常运转,ATL照样把软包电池第一巨头的地位牢牢攥在手里。

虽然在当年就有来自金龙客车的订单(金龙现在是宁德时代最大的客户),这时候的宁德时代仍是技术研发、继续力量为主,因为新能源车市场真正迎来爆发,是好几年之后的事儿了。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宝马订单助攻 CATL站到台前

2012年, 给特斯拉提供电池的松下已经被认为是动力电池界的龙头,而初生的宁德时代仍籍籍无名,宝马给了宁德时代一个走上舞台的机会。

当年,同样看到新能源车趋势的宝马,想为旗下新能源车品牌之诺,找一家中方的电池供应商。挑来挑去,最终挑中了宁德时代。因为宁德时代虽然看上去刚刚成立,但却因为和ATL的关系有着大量的锂电池研发经验,在动力电池领域也默默积累了近十年时间,并不是领域内的新兵。另一方面,ATL为苹果长期供货的经历,对宝马来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技术底蕴+高端品牌背书,宁德时代拿下宝马这一单。

日后之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但宁德时代仍从中受益良多。宁德时代总裁黄世霖曾提到,宝马给到的技术要求多达800页。严格的要求虽然形成了不小的压力,但也反过来促进了宁德时代进一步提升电池的生产及检测水平。宁德时代内部一位工程师提到,宝马的项目之后,电池检测工作有了明显的优化。

外界虽然未能看到这份技术文档,但得到宝马的认可,让众多厂商对宁德时代趋之若鹜。随后,不仅客车企业的新能源订单增多,北汽、吉利、长安等乘用车企业也相继将宁德时代作为其供应商。在这之后,宁德时代开始在动力电池领域站稳脚跟。

2015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宁德时代的潜力被完全释放。宁德时代在国内新能源车供应商名单上开始“霸榜”,到目前为止,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目录中,3200款车型有500款是宁德时代提供电池;去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国内市场总装机量30%,比第二名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整整多出一倍。

电池行业人士纷纷侧目,宁德时代是彻底起飞了。

两次踩中风口,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

结语:天时地利人和催出动力电池第一股

宁德时代顺利过会,创下2项瞩目的记录——一是1300亿估值记录,二是24天过会速度记录。可以预见的是,上市之时,宁德时代势必引发又一轮投资狂欢。

而这一切背后,是曾毓群领导成就了两家电池巨头,在电池行业中近20年的求索。善于观察形势的他在消费锂电和汽车动力电池兴起的两个节点两次创业,踩中了历史的当口。

看上去似乎只是外部机会成就了曾毓群与他的两个“时代”。但回望曾毓群的创业史会发现,对于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趋势,他比常人要早5年捕捉到。

中国的庞大市场提供“地利”,人们消费产品的升级是谓“天时”,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人和”,但将这些捏合到一起的,仍是曾毓群这个干了20年电池的关键先生。

※声明:本文来自车东西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清新电源清新电源
上一篇 2018年5月17日 下午4:12
下一篇 2018年5月18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