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Physica status solidi (pss) 是报道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物理学研究进展的一组期刊,其中包括pss-a(应用)、pss-b(理论研究)和pss-c (会议论文为主)以及pss-RRL(研究快报)。该期刊最初由德国著名半导体物理家Karl Wolfgang Bӧer 在1961年创建,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柏林墙建立、东西方冷战和两德统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这本期刊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历史动荡和政治因素的干扰,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危机和转折。但总体而言,这本期刊始终在凝聚态物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1年,德国马普所科学史教授Dieter Hoffmann 受邀撰写一篇pss期刊发展历史的文章以纪念pss创刊50周年。由于作者平日工作繁忙,撰写此文又需要大量的历史调研,所以此文直到2013年,恰逢pss 出版第250卷时,才与读者见面。这篇题为“Fifty years of physica status solidi inhistorical perspective”的文章中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图片,十分详细的介绍了期刊50年的发展历程。

译者从原文献中选取了部分重要内容进行翻译,并补充了一些期刊的最新动态,希望下文中的信息能够有助于中国读者深入了解这本已有50余年历史的物理学期刊。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1. 创刊之初

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凝聚态物理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当时欧洲物理学界急缺一本能够及时报道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于是,在洪堡大学工作的Karl Wolfgang Bӧer于1960年初联系了当时东德的学术出版机构Akademie-Verlag, 提出创办期刊的设想。由于当时东德刚建国不久,当局迫切希望在世界科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期望在与西德的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对科技书籍和期刊的出版发行持积极态度。Akademie-Verlag于1960年5月很快接收了这项提议。

经过反复商议,期刊最终定名为 “Physica status solidi”。采用拉丁文为刊名,既体现了期刊的国际定位,也避免了在当时特殊政治环境下直接采用德语或英语为期刊名而可能引发的争议。

一个高水平并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编委会对于任何一本学术期刊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Bӧer教授在期刊编委会的筹建中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创刊前的准备会议上,曾提出:

“If possible, everyEuropean country in which solid-state physics is being worked on (excluding theUSSR with its own journal) [should] be represented by at least one editor.Furthermore, the aspiration is also, if possible, to have one scientist for everysubfield of solid-state physics cooperate as editor.”

由此可见,这本期刊创刊之初便希望成为一本在整个欧洲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另外,编委会最初之所以没有考虑来自苏联和美国的物理学家,一方面是考虑到美国和苏联都已有本国的相关物理学期刊,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办刊人刻意回避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以避免受到“控制”有关。

期刊最初的筹备工作比较顺利,第一期于1961年6月出版,其中包括1篇综述,8篇原创研究论文和12篇短讯(short note),共计126页。编辑、出版社以及印刷机构的合作也非常高效。Bӧer教授曾提出稿件从录用到出版的时间应少于4个月,而实际达到的出版周期甚至更短。

然而,伴随着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的建立,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出现了第一次生存危机。由于东西方冷战加剧,东德政府于1961年8月修建了柏林墙。当时,Bӧer教授居住在西柏林,而工作地点却位于东柏林境内的洪堡大学。为了解决柏林墙修建之后的困难局面,东德当局强烈建议他搬至东柏林居住。但这却与Bӧer教授的个人意愿相左。与东德当局的另一冲突在于,他当时受邀准备去美国进行几个月的研究访问,但却受到当局的阻挠。受此影响,Bӧer教授在1961年秋季辞去了在洪堡大学的职位,前往纽约大学物理系从事访学研究。虽然身在异国,他仍然试图继续参与pss期刊的编辑工作。然而,在个人电脑以及互联网都不存在的60年代,这种远程工作极为困难。同时,美国纽约大学也向其施压,不期望他再继续从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作。在多种困难和压力下,Bӧer教授最终辞去了期刊主编的职位,并退出了编委会。但在之后时间里,他仍然密切关注着期刊的发展,并与其它编辑以及之前柏林的同事保持着联系。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2. 冷战中的发展

在主编辞职的危机情况下,另一位来自德雷斯顿的知名物理学家Paul Gӧrlich ,很快接手了Bӧer教授的主编职位。同时,在期刊其它编辑的共同努力下,pss期刊最终度过了由于柏林墙建立而导致的难关,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到可观的发展,成为冷战中东西方科学交流的重要平台。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在创刊之初,编辑部只有一位秘书协助稿件的处理工作。伴随着期刊业务的不断增加,在80年代末已经有20位全职工作的员工负责pss期刊的排版、管理等各项工作。东德当局也一直大力支持这本期刊发展。特别是东德政府实行计划经济模式,即便在经济处于困境、纸张供应非常紧张70年代,pss期刊依然能够得到及时和充足的纸张配给。这使得pss 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出版发行速度(原创论文50天;短讯 16天),这一速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美国和苏联刊物。另外,作者甚至还可以免费收到75份论文的抽印本。应该说,当时东德当局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单一看重期刊的科学影响力,而是更多从经济层面上的考虑。pss 虽然自1970年才开始盈利,但在1983年其销售额已达到2百万德国马克,并且有超过半数的刊物是销往西方国家。由此获得的外汇收入对于经济形势严峻的东德政府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德出版机构Springer 明显出于与pss竞争目的,曾创建了一本名为“physik der kondensierten Materie”(英译:physicsof condensed matter)的期刊,同样报道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进展。该期刊在1974年的停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pss期刊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期刊在盈利的同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伴随着期刊声望的提高,投稿量也出现成倍的增长。因期刊容量有限,使得一些满足期刊要求的稿件也不能得到及时出版。前主编Bӧer曾向他的柏林同事提到,美国一家出版社希望他从事一本名为 “journal for applications of solid-statephysics” 期刊的编辑工作。然而由于此期刊与pss存在竞争关系,他婉言拒绝了这项邀请。但他却把这一设想看作同Akademie-Verlag未来合作的计划,即创建一本侧重于应用研究的凝聚态物理期刊。

在1968年,主编Paul Gӧrlich开始正式与Akademie-Verlag 商讨在pss基础上创办一本新的期刊。在Paul Gӧrlich的努力下,此项提议也得到负责期刊审批以及纸张配给等各个政府机关的支持。pss(a)-applied research 第一期终于在1970年1月6日出版发行。从题目可知,这本新期刊侧重报道凝聚态物理中与应用密切相关的研究进展。而之前的physica status solidi自1971年起更名为pss(b)-basicresearch,继续报道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3. 两德统一前后的危机

Paul Gӧrlich于1986年去世,主编职位由洪堡大学的另一位教授Egon Gutche 接任,直到1995年春季。在这期间,冷战结束,两德统一,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期刊的发展再次进入一个艰难的时期。

前文中已经提到,当时pss期刊一直以发表时间迅速而著称。然而,伴随着个人电脑广泛使用,其他期刊的稿件处理速度和出版时间也有了大幅度改善。在时间方面,pss期刊的优势越来越少。

由此伴随的便是期刊来稿量也逐年下降。不仅是从西方国家,即使是从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来稿都大幅度的缩减。究其原因,很可能缘于苏联出版制度的松动。冷战白热化期间,苏联严格限制科学家在西方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然而伴随着80年代末的改革,这种限制逐渐有所松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稿件投往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知名学术刊物,这也使得pss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而美国的Physical Review 则从此中受益,逐渐成为世界物理学领域公认的重量级期刊。

两德统一后,在东德出版机构私有化的过程中,西德的VCH weinheim 出版社取代了原先的Akademie-Verlag,开始出版发行pss期刊。而1996年美国Wiley 公司收购VCH,从此pss成为Wiley 旗下物理科学中的重要期刊。

4. 变革与新的开始

来自慕尼黑的物理学家Martin Stutzmann在1995年接替Egon Gutche成为pss系列期刊的主编,并在推动期刊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Martin Stutzmann 的管理下,严格规范的同行评审制度开始得到实行。目前pss期刊的来稿一般会根据至少两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决定是否录用。这一举措不仅保证了所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伴随着期刊的拒稿率从20%增长至60%,期刊的影响因子也稳步上升。从图中可以看到,1990年时期刊的影响因子跌至不足0.5,而到2005年已经增长了一倍以上,顺利走出了1990年的谷底,逐渐扭转了由于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而引发的危机。目前,2016年pss-RRL期刊的影响因子已增至3.032,pss-b期刊的影响因子增至1.674,pss-a期刊的影响因子已增至1.775。2011年至2016年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如图6所示。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5.  Pss 期刊 1975-2010年的影响因子变化(最早的影响因子数据出现于1975年)

Phys.Status Solidi B 2011, 248, 2762) 

 

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6.  Pss 期刊20112016年的影响因子变化(数据来自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与此同时,期刊内容也在进一步发展。其中研究快报(rapid research letter)取代了先前的短讯(short note),并且这一部分在2007年成为一本独立的新期刊pss-RRL。目前,pss-RRL已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引用率最高的快报期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ss(c)-current topics in solid state physics, 也从pss主刊中分离出来,目前这一子刊以发表重要的会议论文为主。

在创建新期刊的同时,从1995年至2009年,Martin Stutzmann也对编委会也进行了大规模重组。目前,编委会成员已经不再局限于欧洲地区,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地区都有新的物理学家加入编委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最后,经过50余年的发展,pss期刊的管理模式也迎来了重大变化。Martin Stutzmann 在2011年底辞去主编职位,继任者Stefan Hildebrandt 开始采用内部专职编辑(in-houseeditor)来负责稿件的处理和送审,并在稿件和期刊发展方面充分咨询由42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Editorial Advisory Board)的意见。目前的pss编辑总部位于Wiley在柏林的办公室,在柏林、魏因海姆和北京也都有编辑从事这本期刊的稿件处理工作。



互动关注







Wiley Advanced Science News官方微信平台

如希望发表科研新闻或申请信息分享,请联系:ASNChina@wiley.com

关注方式: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AdvancedScienceNews”或下方长按识别二维码。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Physica status solidi期刊50年发展史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清新电源清新电源
上一篇 2017年8月21日 上午1:00
下一篇 2017年8月23日 上午1: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