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研究背景

由于与高压正极的兼容性和良好的室温离子导电性,三元卤化物Li–M–X(M=Y、In、Zr等;X=F、Cl、Br)固态电解质(SSE)有望实现实用的固态电池。大多数报道的超离子卤化物SSE具有[MC16]x−八面体的结构模式,并生成四面体Li+扩散路径。如果氯化物电解质中金属元素离子半径进一步增加,结构中的金属卤化物多面体将从六配位过渡到八或九配位。

图1a显示了一种具有九配位的稀土卤化物MCl3(M=La–Sm),其中MCl3形成P63/M晶格,沿c轴具有一维(1D)空位通道。这些丰富的通道具有与沸石相似的孔径,可能形成离子扩散框架。通过引入游离的Li+,有望表现出良好的离子导电性。然而,由于MCl3中Li+和M3+的离子半径之间失配较大,迄今为止尚未报道稳定的Li3xM2–xCl6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1、基于卤化物的多孔框架结构。(a)M的离子半径与[MClx]多面体配位之间的关系。(b)典型沸石材料ZSM-5的晶格。(c)SmCl3晶格沿c轴的俯视图。

成果简介

近日,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Tsun-Kong Sham教授联合马里兰大学莫一非教授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Superionic Conducting Halide Frameworks Enabled by Interface-Bonded Halides的论文,报告了一类新的类沸石卤化物骨架,如SmCl3,其中一维通道被[SmCl9]6–三棱柱包围,以在两个八面体之间提供2.08Å的短跳跃距离,用于Li+跳跃。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Li+沿通道快速扩散。与沸石类似,SmCl3框架可以与卤化物接枝,以获得移动离子,而不改变基础结构,在30°C下以LiCl作为吸附剂,实现了超过10–4S cm–1的离子电导率。此外,还证明了界面结合行为和离子扩散在一类框架材料中的普遍性。MCl3/卤化物复合物(M=La–Gd)的离子电导率可能与接枝卤化物的离子电导率、界面键合和骨架组成/尺寸相关。

研究亮点

(1)本工作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首次研究了SmCl3框架中的Li+扩散。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证实了Li+在一维通道中的快速扩散。

(2)球磨(BM)合成的SmCl3·0.5LiCl复合材料(BM-SmCl3·0.5 LiCl)在30°C下与共熔(CM)合成的复合材料(CM-SmCl3.0.5LiCl)和球磨LiCl(BM-LiCl)(两者均为~10–8S/cm)相比,Li+电导率表现出显著差异(~1×10–4S/cm)。

(3)具有接枝LiCl包覆层的SmCl3簇是电导率提高的原因。使用基于SmCl3框架的SSE组装的全固态电池在室温(RT)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图文导读

SmCl3具有UCl3型结构(P63/m),Cl和Sm原子分别占据6h和2c Wyckoff位点。Sm与九个Cl配位,形成[SmCl9]6–三棱柱。共边[SmCl9]6–多面体沿着c轴方向包围八面体空隙组成的1D通道,具有类沸石拓扑结构的SmCl3晶格(图1b,c)。

图2a显示,沿c轴具有1D六边形通道,其内径约为4.52Å,两个相邻阳离子空位之间的距离约为2.08ÅAIMD模拟期间Li+的概率密度显示,一维扩散通道中存在快速的Li+扩散(图2b)。图2c 的Arrhenius图显示,该通道中Li+具有0.11±0.01 eV的低扩散势垒。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2、(a)SmCl3中的Li+扩散路径。(b)SmCl3的晶体结构与Li+概率密度叠加。(d)BM-SmCl3·0.5LiCl、CM-SmCl3.0.5LiCl和BM-LiCl的Arrhenius图。(e)不同温度下BM-SmCl3·0.5LiCl SSE的电导率等温线σ(ν)。(f)BM-SmCl3·0.5LiCl、CM-SmCl3·0.5LiCl、SmCl3和BM-SmCl3的XRD图谱。

鉴于如此快速的离子扩散,本工作利用CM和BM方法来合成含Li的SmCl3框架;LiCl被选择为SmCl3框架提供Li+。图2d显示,在30°C时,BM-SmPCl3·0.5LiCl的Li+电导率(1.2×10–4S/cm)显著高于BM-LiCl(1×10–8S cm–1)和CM-SmCl3·0.5LiCl(3.1×10–8S cm–1)。

根据Jonscher幂定律(σ(ω)=σdc+aωn),BM-SmCl3·0.5LiCl中的离子输运由较高频率的色散状态(图2e)反映,拟合n值为1,说明离子扩散可能是影响导电性能的主要因素。

图2f的XRD图显示,BM-SmCl3·0.5LiCl和CM-SmCl2·0.5LiCl均以P63/m为主相,但CM-SmCl3·0.5LiCl中检测到LiCl。因此,离子电导率差异的起源应该是沿框架通道移动的Li+的存在与否。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3、(a)基于同步加速器的XRD图谱和精修结果:BM-SmCl3和BM-SmCl3·0.5LiCl。(b)BM-SmCl3·0.5LiCl的对分布函数和拟合结果。(c)BM-SmCl3和BM-SmCl3·0.5LiCl的差分对分布函数曲线。(d)带k2加权的Sm L3边EXAFS在R空间的傅里叶变换。(e)BM-SmCl3·0.5LiCl、BM-LiCl和LiCl的6Li-MAS NMR谱。(f)BM-SmCl3·0.5LiCl颗粒边缘的HRTEM图像。(g)结晶SmCl3区域的HR-HAADF-STEM图像。(h)(g)中SmCl3晶粒的放大晶格条纹。

图3a的同步XRD谱图精修结果显示,BM-SmCl3与BM-SmCl3·0.5LiCl的晶格参数没有明显差异。结合傅里叶变换(FT)和PDF分析的全散射技术能够探测局部结构和量化纳米相。图3b显示了BM-SmCl3·0.5LiCl与实验PDF G(r)的拟合情况。使用SmCl3和LiCl组合模型,BM-SmCl3·0.5LiCl拟合良好,Rw=0.135。G(r)的精修表明,SmCl3(0.923±0.047)和LiCl(0.077±0.046)的拟合重量比与SmCl3和LiCl原料的化学计量重量比(0.924)非常一致,表明复合材料中LiCl的结晶度在机械力和SmCl3颗粒的存在下打破。

对BM-SmCl3·0.5LiCl和BM-SmCl3进行差分对分布函数(d-PDF)分析(图3c)。BM-SmCl3·0.5LiCl在2.85Å处对应于Sm-Cl间距的峰比BM-SmCl3的峰更强。这可能源于LiCl的Cl与SmCl3纳米簇之间的键合。图3d中BM-SmCl3和BM-SmCl3·0.5LiCl的FT k2-加权χ(k)Sm L3边 EXAFS光谱表明,在没有相位校正的情况下,位于R≅2.3 Å的主峰应归因于Cl配位的背散射。BM-SmCl3·0.5LiCl在R空间具有比BM-SmCl3更强的峰。

图3f中BM-SmCl3·0.5LiCl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图像显示,SmCl3晶粒以随机取向分布在颗粒中,并通过非晶区域或短程微晶相互连接。在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HAADF-STEM)图像中,存在(010)SmCl3(图3g,h)结晶区。

图3e的6Li MAS光谱显示,BM-LiCl和BM-SmCl3·0.5LiCl的光谱在−1.18ppm处显示出一个强峰。化学位移与固体LiCl相同,证实了LiCl在BM-SmCl3·0.5LiCl中的存在,而不会形成Li–Sm–Cl。BM LiCl样品中-0.92 ppm处的低强度信号表明,机械处理形成了一些非晶材料。

图4a的主体-吸附剂模型显示,LiCl的长程有序度和化学键在机械力下中断,使得纳米晶体或非晶LiCl通过BM接枝到SmCl3框架上,以提供沿着SmCl3通道跳跃的Li+

在Cl 2p XPS光谱中(图4b),BM-SmCl3显示出两组双峰。红色峰代表SmCl3中的体相Cl,而蓝色峰可能来自表面物种。通过BM引入LiCl后,在BM-SmCl3·0.5LiCl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双峰(黄色峰),位于199.2和200.9eV处,这可归因于Li–Cl键(或Li–Cl–Sm),表明LiCl在表面富集。在CM-SmCl3·0.5LiCl中,LiCl的表面富集减少。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4、(a)LiCl吸附在SmCl3簇上的主体-吸附剂模型示意图。(b)BM-SmCl3、BM-SmCl3·0.5LiCl和CM-SmCl3·0.5LiCl的Cl 2p XPS谱。(c)TEY和FLY检测模式下BM-SmCl3·0.5LiCl、BM-SmCl3和BM-LiCl的Cl k边XANES区域。(d,e)BM-SmCl3·0.5LiCl在(d)TEY和(e)FLY中的线性组合拟合。(f)透射模式下BM-SmCl3·0.5LiCl和BM-SmCl3的Sm L3边XANES区域。

接下来,通过总电子产额(TEY)和荧光产额(FLY)模式研究了BM-SmCl3·0.5LiCl、BM-SmCl3和BM-LiCl的Cl 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图4c)。前边特征峰a′代表从Cl 1s到Cl 3p和Sm 5d混合态的转变,而特征峰b′代表从Cl 1s至未占据Cl 4p态的转变。由于Sm–Cl杂化,BM-SmCl3具有强的a′信号,而BM-LiCl仅呈现b′峰。BM-SmCl3和BM-LiCl在TEY模式和FLY模式下除了由于自吸收效应导致的强度收缩外,看起来都很相似。BM-SmCl3·0.5LiCl的b’在TEY中的强度要比FLY中强得多,表明其表面的LiCl浓度更高

图4d,e的定量分析显示,从表面到体相,LiCl的贡献从36%降低到20%,证实LiCl覆盖SmCl3表面以形成核壳状结构。在传输检测模式的Sm-L3边XANES中,四个不同的特征峰标记为c′、d′、e′和f′。特征峰c ‘和特征峰d ‘源于电偶极子,使得电子从Sm 2p轨道跃迁到包含Sm 5d特征的未占据态(2p64f65d0→2p54f65d1跃迁)。特征峰e′和f′可归属于多重散射共振或向准束缚态的跃迁。相对于BM-SmCl3,BM-SmCl3·0.5LiCl在阈值上方有一条明显更尖锐的白线a’(图4f)。

图5a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显示,445°C时的吸热峰代表BM-SmCl3·0.5LiCl的熔化过程。在熔点之前,分别在150、300和360°C左右有一个放热峰和两个吸热峰,表明存在多个亚稳态相图5b显示了BM-SmCl3·0.5LiCl在不同温度下退火10小时后的离子电导率。退火温度高于150°C时,退火样品的离子电导率显著降低,对应于第一个放热峰。图5c中BM-SmCl3·0.5LiCl@150°C的Sm L3边特征峰c’的减小表明,SmCl3与LiCl之间的束缚态可能被破坏。图5d的原位XRD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检测到三个亚稳态晶相,即α-Li–Sm–Cl、β-Li–Sm–Cl和γ-Li–Sm–Cl。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5、(a)BM-SmCl3·0.5LiCl的DSC曲线。(b)BM-SmCl3·0.5LiCl在不同温度下退火10 h的离子电导率。(c)透射模式下BM-SmCl3、BM-SmCl3·0.5LiCl和BM-SmCl3·0.5LiCl@150°C(150°C退火10 h)的Sm L3边XANES区域。(d)BM-SmCl3·0.5LiCl在高温下的原位XRD。(e)−60至200°C下,BM-SmCl3·0.5LiCl的7Li NMR光谱。(f)BM-SmCl3·0.5LiCl样品7Li核磁共振中心跃迁线宽随温度的变化。(g)BM-SmCl3·0.5LiCl中扩散诱导的7Li核磁共振SLR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图5e和图5f分别定性和定量地确定了7Li静态NMR谱线宽随温度的变化。在较低温度(低于0°C)下,半峰宽(FWHM)较大。在0°C时,FWHM突然下降。在0至140°C之间,FWHM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140°C时,FWHM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材料在150℃以上经历了向亚稳相的相变,并具有较低的Li+扩散速率。

测量了实验室参考系(1/T1)中与温度相关的7Li静态自旋晶格弛豫(SLR)速率,以确定Li+扩散活化能。图5g显示,在130°C时1/T1达到最大值,低温状态下ln(1/T1)与温度(T)的关系图满足阿伦尼乌斯行为。对于BM-SmCl3·0.5LiCl样品,低温(EaLT)活化能低至0.063eV,对应于短距离Li+扩散。

此外,还用MCl3(M=La、Ce、Pr、Nd、Gd)取代了BM-SmCl3·0.5LiCl中的SmCl3,以证明离子扩散行为在主体-吸附剂结构中的普遍性图6a显示,这些复合物都显示出类似的通道尺寸,并且Li+扩散比纯LiCl更快。进一步将BM-SmCl3·0.5LiCl中的LiCl替换为LiF、LiBr、LiI,甚至Li–M–Cl,如LiFeCl4、Li2ZrCl6和LiAlCl4(图6b)。以SmCl3·0.5Li2ZrCl6为例,BM-Li2ZrCl6的衍射峰在用SmCl3进行BM后消失(图6c)。BM后,其离子电导率比BM前增加了约10倍,甚至高于纯Li2ZrCl6SSE(图6d)。

通过使用BM-SmCl3·0.5Li2ZrCl6作为SSE构建ASSLIB,并选择LiNi0.83Mn0.06Co0.11O2(NMC83)作为正极材料。图6e显示,该ASSLIB在0.5C下的充放电过程高度可逆,且电压衰减较低。图6f显示,该ASSLIB能够稳定循环超过600次,容量保持率为85%。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图 6、(a) 30℃时,不同骨架MCl3(M=La, Ce, Pr, Nd, Gd)在0.5 LiCl作用下的离子电导率。(b)在30°C下,不同卤化物吸附剂耦合的SmCl3框架离子电导率。(c) SmCl3·0.5Li2ZrCl6球磨前后的XRD。(d)Li2ZrCl6和SmCl3·0.5Li2ZrCl6的Arrhenius图(球磨前后)。使用NMC83正极和SmCl3·0.5Li2ZrCl6SSE的ASSLIB(e)不同循环的充放电曲线和(f)循环性能。

总结与展望

本工作报道了一种类沸石卤化物骨架,如SmCl3,其中1D通道被[SmCl9]6–三角棱镜包围,Li+在空位之间的跳跃距离低至2.08Å。AIMD计算和原位NMR测量表明,沿通道存在快速的Li+扩散。结合结构和键合分析,提出了一种主体-吸附剂结构模型,产生的离域Li+在SmCl3框架中的1D通道中移动。在30°C下,BM-SmCl3·0.5LiCl和BM-SmCl3·0.5Li2ZrCl6SSE的离子电导率分别超过10–4S cm-1和10–3S cm-1。此外,这类框架的界面键合行为和离子扩散在不同卤化物中具有普遍性。这项工作揭示了一类快离子导体的卤化物结构,将拓宽快离子导体的设计思路。

文献链接

Superionic Conducting Halide Frameworks Enabled by Interface-Bonded Halid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 DOI:10.1021/jacs.2c09446)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9446

 

孙学良JACS:界面键合卤化物实现快离子导电卤化物框架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LilithLilith编辑
上一篇 2023年1月16日 上午7:28
下一篇 2023年1月18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