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近年来,将高熵体系引入多种材料以实现单相多组分的策略,越来越多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是研究热点。在无序多组分体系中,高熵通常被认为可以稳定晶体结构,同时促进其化学和结构的多样性,应运而生的高熵合金(HEAs)和高熵氧化物(HEOs)已经被用在环境保护、电化学储能、催化等多个领域。在Li-S电池中,高熵体系已经被引入普鲁士蓝型化合物(PBAs)中。PBAs是钙钛矿型结构AxMy[M′(CN)6]z,A是碱金属离子,M和M’分别为二价或三价过渡金属离子,在这种材料中,碳配位的M’阳离子和氮配位的M阳离子被氰化物基团桥接形成一个开放的框架,具备结构稳定、成本低、合成简单和无毒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然而,关于将其应用于Li-S电池中的S载体的应用则鲜有报道。【成果简介】近日,扬州大学庞欢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High-Entropy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and Their Oxide Family as Sulfur Host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作者以Mn2+、Co2+、Ni2+、Cu2+和Zn2+过渡金属离子,以及K3[Fe(CN)6]为基础材料,制备了16种双组分到高熵型的PBAs,并选择了其中四种探究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PBAs性质的影响,将其作为S载体,实现了0.1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达到570.9 mAh/g。同时,将其作为牺牲模板,成功制备纳米立方型高熵氧化物。【研究亮点】(1)将材料高熵化思路引入PBAs体系中,将其用作Li-S电池中的S载体,实现了0.1C倍率下循环200次,容量达到570.9 mAh/g。实验表明,其可用作多硫化物固定剂抑制穿梭效应,同时作为催化剂促进多硫化物转化,提高电化学性能。(2)PBAs可作为前驱体控制从二元到六元等多种纳米立方结构金属氧化物的合成,这为其他PBA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际指导。【图文导读】
图6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的等高线图和相应的放电曲线(a)NiFe-PBA-S电极, (b)HE-PBA-S电极。原位XRD谱图和相应的GCD曲线(c) EIS阻抗谱, (c) NiFe-PBA-S电极, (d) HE-PBA-S电极。【总结和展望】作者实现了室温条件下共沉淀合成高熵PBAs,用于S载体的同时,作为定向合成氧化物的前驱体。多种表征分析证实了该系列PBAs的成功形成。HE-PBA的高性能得益于其可作为多硫化物的化学吸附剂和催化剂。此外,以PBAs为牺牲前驱体合成了从二元到六元的多种纳米立方结构的金属氧化物。UPS光谱分析表明,CoNiCuMnZnFe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本征特性。本工作表明,HE材料的构建是实现高性能Li-S电池的有效策略,这为构建稳定性高、导电性好和动力学快的满足综合标准的多功能S载体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文献链接】High-Entropy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and Their Oxide Family as Sulfur Host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09350)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09350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