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01

研究背景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由于具有高理论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是最典型的储能材料之一。然而,它们的储能效率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单电子转移特性的限制。而实现双电子转移过程将大大提高其储能容量。尽管迄今为止在材料设计和性能优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缺乏对该过程机制的了解。

02

成果简介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林教授和刘利民教授JACS上发表了题为Realizing Two-Electron Transfer in Ni(OH)Nanosheets for Energy Storage的论文。该论文证明了单层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表明,Ni2+→Ni3+的第一次氧化过程很容易发生,而在多层材料中,Ni3+→Ni4+的第二次电子转移被层间氢键(HBs)和Ni3+(t2g6eg1)八面体的Jahn-Teller(JT)畸变所阻碍。相比之下,在单层材料中,第二次电子转移很容易发生,因为所有H原子都完全暴露。单层Ni(OH)2具有576 mAh/g的容量,几乎是单电子转移过程理论容量的2倍。原位实验表明,单层Ni(OH)2可以转移两个电子,并且大部分Ni离子在充电过程中转化为Ni4+,而体相Ni(OH)2只能部分转化。

03

研究亮点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1)理论预测表明,单层Ni(OH)2可以经历双质子转移过程,而对于体相Ni(OH)2,从Ni3+到Ni4+的第二次质子转移被层间氢键和Ni3+(t2g6eg1)八面体的Jahn-Teller畸变所阻

(2)原位实验进一步表明,体相Ni(OH)2的去质子化受到严重阻碍,而单层Ni(OH)2具有两步放电过程,并显示出576 mAh/g的容量,约比单电子转移理论容量高出一倍

04

图文导读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从Ni(OH)2到NiO2的氢解吸过程(HDP)存在许多可能的中间结构。图1显示,Ni(OH)2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结构,层间HBs较弱。在NiOOH中,某一层的OH基团和相邻层的O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强的层间HB。NiO2没有层间HB,因为H原子完全缺失。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图1、(a-e)从Ni(OH)2到NiO2不同阶段的多面体结构(f-h)Ni2+、Ni3+和Ni4+的Ni-O八面体结构和能级分裂。红球和白球分别代表O和H原子。

在从Ni(OH)2到NiO2的HDP中,Ni逐渐从Ni2+氧化为Ni4+。Ni2+和Ni4+的电子构型分别为t2g6eg2和t2g6eg0。在这两个极限之间,t2g态保持完全占据,而H从Ni(OH)2脱离导致形成Ni3+(t2g6eg1)离子。由于Ni3+(t2g6eg1)的dx2–y2和dz2轨道是简并的,Ni3+O6八面体发生JT畸变,导致简并电子态分裂。

从Ni(OH)2到NiO2的转变由两个不同的HDP组成。HDP的第一阶段对应于从Ni(OH)2到NiOOH的氧化;在这个阶段,氢原子更倾向于均匀脱出,因此所有Ni3+都占据dz2轨道,而不是dx2-y2。中间构型的Ni离子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氧化态,Ni2+和Ni3+。NiOOH3/2的特点是一半为Ni2+,另一半为Ni3+(图1b)。Ni2+和Ni3+分别与六个和三个羟基配位。具有六个羟基的Ni2+和具有三个羟基的Ni3+之间的边界被与四个羟基配位的Ni3+离子和具有五个羟基的Ni2+离子占据。当最终形成NiOOH相时,所有的Ni离子都是与三个羟基配位的Ni3+。同时,对面层上H原子的分离导致O原子暴露,从而形成层间HBs。因此,在第一次HDP期间,层间HB逐渐形成。在HDP第二阶段,H更倾向于从NiOOH局部解吸,导致NiO2区域具有Ni4+,其中所有氢原子都被解吸,而NiOOH区域具有Ni3+离子。NiOOH1/2构型的特点是一半Ni为Ni3+,另一半为Ni4+,这两个域之间的边界由Ni4+与一个羟基配位连接(图1d)。

Ni3+O6八面体发生JT畸变以稳定Ni3+(t2g6eg1)的电子结构,而Ni2+和Ni4+没有发生JT畸变。在NiOOH中,均匀的dz2电子结构的存在使与JT畸变相关的应变最小化。当Ni3+与Ni2+或Ni4+混合时,局部应变增加,而不同类型离子分离域的形成可以显著降低局部应变。此外,与第一阶段存在的弱层间HBs不同,第二阶段的H解吸必须克服第一阶段形成的强层间HBs。

总之,在从Ni(OH)2到NiO2的HDP过程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特征阶段。在第一阶段,初始Ni(OH)2结构没有JT畸变和弱层间HBs,转变为NiOOH后,NiOOH具有NiO6八面体的强JT畸变和强层间HBs。在第二阶段,NiOOH相逐渐转变为NiO2,同样没有JT畸变和层间HBs存在。

图2a显示,对于单层和体相材料,计算的HDP第一阶段的氢解吸能(HDE)非常接近,在1.8-2.1 eV的范围内,表明氢与氧原子共价键合。同时,随着H覆盖范围的减小,HDE变得更小。当覆盖率接近NiOOH时,体相和单层材料的HDE分别变为1.19和1.8 eV。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体相NiOOH层间HBs的形成。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图2、(a)单层和体相材料的HDE随解吸H量的变化(b)具有H空位的体相Ni(OH)2中,H扩散示意图以及计算能垒(c)在体相NiOOH1/2中的H扩散示意图以及计算能垒。

当转变为NiOOH时,体相材料的HDE从第一个HDP的1.19 eV突然变化到2.49 eV,而单层的HDE变化更平滑。体相HDE的突变源于体相NiOOH可以形成比体相Ni(OH)2更强的层间HBs,这使得从体相NiOOH中脱出H更加困难。相反,单层材料没有层间HB,因此HDE变化平稳。因此,从体相NiOOH中脱H在热力学上比从体相Ni(OH)2中脱H更困难,而单层材料在两个阶段几乎具有相同的脱H行为。

第一次HDP期间计算的H原子结构和层间扩散势垒如图2b所示。在体相Ni(OH)2中,氢扩散的计算能垒为0.34 eV,表明H扩散过程在动力学上应该是相当容易的。在第二个HDP期间,NiOOH具有很强的层间HB。层间H转移不利于H从内部扩散到边缘或表面。因此,H扩散路径在面内,从具有Ni3+的区域扩散到具有Ni4+的区域。该过程的计算能垒很大,为1.47 eV(图2c)。当一个H从Ni3+畴的边缘移动到Ni4+区域时,畴结构被部分破坏,使得H扩散在能量上不利。因此,体相NiOOH的第二个HDP会被缓慢的H扩散所阻碍,而单层NiOOH的H原子可以直接解吸,避免了扩散。

为了实现单层Ni(OH)2纳米片在玻碳(GC)电极上的负载,首先在GC上预载单层Ni(acac)2纳米片,并使用原位电化学转换策略,获得单层Ni(OH)2电极(图3a-c)。单层Ni(OH)2尺寸为~150 nm。图3c显示,Ni(OH)2纳米片的厚度约为0.8 nm。图3d显示,Ni(OH)2纳米片具有非晶结构,其中明亮的Ni原子分布不均匀,呈现无序排列。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图3、(a)单层Ni(acac)2和转换后的Ni(OH)2单体结构和分子排列示意图(b)单层Ni(acac)2的TEM图像(c)单层Ni(OH)2纳米片的AFM图像和高度分布(d)单层Ni(OH)2纳米片的HAADF-STEM图像和相应的FFT图案(e)与多层和体相Ni(OH)2相比,单层Ni(OH)2纳米片的CV曲线(f)原位拉曼实验示意图(g,h)单层Ni(OH)2纳米片和体相Ni(OH)2在恒定电位下获得的原位拉曼光谱。

3e的循环伏安法(CV)曲线显示,单层Ni(OH)21.35 V处具有强的氧化峰,在1.291.21 V处有两个异常还原峰,其总积分面积与单个氧化峰几乎相同,表明氧化峰应该是两个电子转移的叠加。由于在从Ni2+到Ni4+的两个HDP阶段中,HDE的变化平稳,单层 Ni(OH)2可以一步直接转变为Ni4+,转移两个电子。而多层和体相材料第二阶段的氢化将受到NiOOH中H分布的影响。因此,在放电过程中,Ni4+会分两步逐渐转化为Ni3+,然后是Ni2+。对于多层纳米片,两个还原峰几乎无法区分。多层纳米片的比电流低于单层纳米片,表明比容量较低。与单层纳米片相比,多层纳米片的氧化峰从1.35 V偏移到1.36 V,两个还原峰也都偏移了~0.01 V。因此,多层结构阻碍了氢解吸和电子转移

图3f中,单层Ni(OH)2的拉曼光谱显示,在314和445 cm-1处分别出现了β-Ni(OH)2的Eg和A1g晶格模(图3g)。在充电初期(1.33 V),β-Ni(OH)2的两个峰偏移至474和555 cm-1处,分别对应NiOOH的Eg和A1g晶格模。当电位增加到1.36 V时,Eg模从474蓝移到478 cm-1,A1g模从555蓝移到559 cm-1。这归因于NiOOH到NiO2的HDP。因此,单层材料经历了两个HDP,并在充电过程中转移两个电子。相反,在体相Ni(OH)2中,NiOOH的Eg和A1g模只能在1.45 V的电位下检测到,远高于单层Ni(OH)2(图3h),表明体相Ni(OH)2只能经历部分HDP

图4a显示,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单层Ni(OH)2放电曲线都显示出两个放电步骤,表明存在两电子转移过程。经过校正之后,得到的氧化还原容量如图4b所示。单层Ni(OH)2在12.5 A/g下的容量为576 mAh/g,是单电子转移理论容量(289 mAh/g)的2倍。随着电流密度从12.5增加到125 A/g,容量仅降低了12%。而体相Ni(OH)2(图4b)容量仅为单层的约四分之一。同时,多层Ni(OH)2只能达到单电子转移的理论容量。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图4、(a)单层Ni(OH)2电极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曲线和示意图(b)单层Ni(OH)2的氧化还原比容量随电流密度的变化(c)与碳纳米管混合并负载在碳布电极上的单层Ni(OH)2纳米片CV曲线(d)复合单层Ni(OH)2电极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曲线和示意图(e)复合单层Ni(OH)2电极比容量随电流密度的变化(f)复合单层Ni(OH)2电极原位Ni K边XANES光谱和不同电化学阶段的氧化态。

为了防止纳米片的重新堆叠,将单层Ni(acac)2与等质量的碳纳米管(CNT)混合并负载在碳布上作为工作电极。CV曲线显示,Ni(OH)2的容量对总容量的贡献最大(图4c)。它在5 A/g下具有476 mAh/g的高容量,是单电子转移的理论容量的1.65倍(图4d,e)。图4f的Ni 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光谱显示,与标准Ni(OH)2相比,充电样品的能量位置明显向更高的能量转移,甚至高于标准LaNiO3的峰值能量,表明单层Ni(OH)2的充放电过程中存在Ni4+。Ni的氧化态是通过比较吸收边的能量位置来估计的。结果显示,在1.40 V下,Ni的平均价态约为3.7。因此,对于单层Ni(OH)2,大多数已转化为Ni4+,而一些非活性Ni3+离子可能保留在样品中。

05

总结与展望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这项工作证明,单层Ni(OH)2存在Ni2+和Ni4+之间存在双电子转移过程,与体相材料相比,电化学储能性能显著提高。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对于体相Ni(OH)2,质子转移的第二阶段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受到层间HBs和NiO6八面体JT畸变的阻碍,而单层Ni(OH)2可以轻松克服这一限制以实现双电子转移。原位拉曼光谱表明,单层Ni(OH)2在充电过程中可以转移两个电子并转化为NiO2,而体相Ni(OH)2只能部分转化。原位XAFS光谱表明,充电中Ni的氧化态约为3.7,证实了充电过程中形成了Ni4+。单层Ni(OH)2具有576 mAh/g的容量,接近双电子转移过程的理论容量。这种双电子转移机制有望为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制造提供指导。

06

文献链接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Realizing Two-Electron Transfer in Ni(OH)Nanosheets for Energy Stora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 DOI:10.1021/jacs.1c1352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1c13523

北航郭林&刘利民JACS:揭示Ni(OH)2纳米片中的双电子转移机制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LilithLilith编辑
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上午7:19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上午7: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