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研究背景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问题推动着人们探索先进的能量存储技术。可充电铝离子和铝金属(Al3+/Al0)电池具有高理论容量(Al↔Al3++3e–,8040 mAh mL-1)、相对较低的还原电位(-1.667 V vs. SHE)和铝资源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有前途的储能系统。然而,Al3+具有较高氧化态和电荷密度的特性使其在电解液中的传输,及在电极材料中的脱嵌过程具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很少有文献报道基于Al3+/Al氧化还原的三电子转移相关的高理论能量密度的全电池性能。并且Al3+作为一种路易斯酸,使得可以应用在铝离子电池中的新型铝电解质较少。近期文献报道的Al(OTf)3-H2O电解质提供了优异的电池循环稳定性。众所周知,当阳离子为一价时,高浓度电解质会引起溶剂化结构的改变,这种特殊的溶剂化结构对抑制析氢反应(HER)起到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对高浓度Al(OTf)3-H2O电解质中Al3+周围的溶剂化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究水系铝电池的可行性。成果简介近日,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Karl Mueller,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Steven Greenbaum、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Kang Xu(共同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Sobering Examin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of Aqueous Aluminum Batteries的论文。本工作对水系铝电解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Al(OTf)3-H2O电解质中Al3+周围的溶剂化结构,并阐述了可充电水系铝电池面临的挑战,重新审视了水系铝电池的可行性。研究亮点1)在Al3+周围存在动态八面体溶剂化结构[Al(H2O)5OH]2+,即使在高浓度下也没有Al-OTf接触离子对;2)以往Al(OTf)3中的SO3的拉曼蓝移现象经常被曲解,SO3带蓝移是由H3O-OTf离子对产生的;3)玻恩-奥本海默分子动力学模型观察到存在H3O+与OTf–的瞬时接触离子对,没有观察到Al3+和OTf–的接触离子对;4)通过提高Al(OTf)3盐浓度来增加阴极稳定性是适得其反的,高浓度的Al(OTf)3电解质质子活性增加,反而促进了析氢反应,电化学稳定窗口不足以实现均匀的铝剥离和沉积。图文介绍
图1 (a-b)分别在1 m Al(OTf)3-H2O中超声处理1天和2天前后铝和铜金属的图像;(c)25°C时水介质中1 M铝和(d)10-8M铜的布拜图。布拜图表达了在已知pH和电化学势的液相系统中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关系。在图1c中,铝的布拜图的无阴影区域表示在pH低于2.5的酸性条件下,可溶性单体Al物质倾向于形成Al0和Al2O3钝化层。开路电位下,Al0在1 m Al(OTf)3-H2O中快速腐蚀,并且两性Al(OH)3(H2O)3发生解离(图1a)。由于溶液的pH值较低,可以排除ε-Keggin离子和其他多金属纳米级团簇的形成。这一结果表明,在将Al0用作Al(OTf)3-H2O电解液中的阳极之前,必须对其自然氧化铝层以外的部分进行钝化。铜的腐蚀会导致与[Cu(H2O)6]2+络合物相关的颜色发生显著变化(图1b)。尽管铜通常用于锂金属循环和无阳极配置中,但在没有界面充分保护的情况下,铜不适用于水系Al(OTf)3-H2O电解质中。鉴于Al3+阳离子的路易斯酸性,未来的工作应优先考虑仔细评估电极-电解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