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因其高的能量密度,高镍LiNixMnyCo1-x-yO2(NMC)层状氧化物被视为锂离子电池(LIB)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之一。但随着镍含量的大幅增加,容量衰减速率也随之加快,这主要归因于表面副反应。这些有害副反应包括电解质侵蚀引发的氧气释放、从层状相到非活性岩盐相的不可逆相变,以及过渡金属(TM)溶解。尽管氧释放、不可逆相变和电化学性能衰减之间的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但人们对TM溶解的影响知之甚少。成果简介近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Khalil Amine教授联合清华大学邱新平教授在Angew上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Dissolved Ni2+ on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of Graphite Anode”的论文。该论文使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结合多元曲线分辨(MCR)分析,直观地表征SEI中Ni的分布。研究发现,使用EC基电解质的石墨电极上SEI呈现出多层结构。在LiNi0.88Co0.08Mn0.04O2/石墨全电池加速老化过程中,Ni的溶解在循环中明显加剧。在SEI中,石墨表面的溶解镍与有机物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SEI中Ni2+和Li+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导致SEI电阻率增加。研究亮点(1)全面研究了溶解的Ni2+与石墨电极上SEI的相互作用。从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可知,SEI中的Ni2+与Li+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导致SEI电阻率增加。(2)TOF-SIMS以及MCR分析表明,镍与SEI有机层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图文导读选择Ni含量为88mol%的NCM(NCM88)作为正极来研究TM离子溶解情况。图1a显示,在0.1C下,NCM88的初始比容量为220mAh/g,0.5C下为205mAh/g。图1b显示,在最初的15个循环中,溶解在电解质中的TM含量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第35次循环后,Ni含量迅速增加,NCM88/Li半电池的中值放电电压迅速下降,内阻增加。第55次循环后,溶解的Ni含量约为9 μg,几乎是Mn和Co的10 倍。
图9、对fcell-E-EL电极的3D TOF-SIMS数据进行四分量MCR分析。(a)四种成分的载荷光谱;(b)相应组分和镍离子碎片的3D重构图像。总结与展望结合TOF-SIMS和MCR分析,本工作研究了石墨电极上SEI膜的结构和Ni分布。在化成循环后,LiPF6分解产物,如磷酸盐、氟磷酸盐和LiF,主要存在于SEI外层和中间层。含有C、H和O元素的有机物连续分布在SEI体相中。在NCM88/石墨全电池循环后,SEI外层仍以磷酸盐和氟磷酸盐为主,但以无机LiF产物为主的层范围明显扩大,这与磷酸盐、氟磷酸盐和LiF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不同有关。SEI中的Ni和有机物之间的强相关性表明,Ni2+与有机成分中的Li+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导致SEI电阻率增加。文献链接Impact of Dissolved Ni2+ on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of Graphite Anode.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DOI:10.1002/ange.202202894)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ge.202202894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