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研究背景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锂硫电池(LSB)具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望作为下一代新型储能体系。然而,在正极侧,硫和Li2S的绝缘性、多硫化锂(LiPSs)溶解引起的穿梭效应以及严重的体积膨胀导致S的利用率不高且容量不断下降。另外,LSBs中锂负极沉积/溶解不均匀会引起锂枝晶,对电池安全性造成损害。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采用过量的锂会严重损害LSB的能量密度。因此,对LSB中的正负极进行综合设计和改进迫在眉睫。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成果简介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近日,山东大学熊胜林教授奚宝娟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Angew上发表了题为“WSe2  Flakelets on N-doped Graphene for Accelerating Polysulfide Redox and Regulating Li Plating”的论文。该论文将WSe2片负载在N掺杂的石墨烯(WSe2/NG)上,作为S正极和Li负极宿主。在S正极上,与LiPSs具有强相互作用的WSe2/NG可以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促进LiPSs的双向转化。亲锂的WSe2/NG还可以实现均匀的锂沉积/剥离,以减缓锂枝晶生长。即使在10.5 mg cm-2的高硫载量和1.4:1的负/正极容量(N/P)比下,组装的Li-S全电池也表现出卓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研究亮点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通过一步模板法设计了载WSe2片的N掺杂石墨烯(WSe2/NG),用作锂负极和S正极的双功能宿主。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图文导读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图 1、WSe2/NG的合成示意图

WSe2@NG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为了制备WSe2片修饰的氮掺杂石墨烯(WSe2@NG),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作为自牺牲模板。WSe2@NG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在初始聚合过程中,首先生成可溶性三聚氰胺羟甲基化合物,确保与石墨烯表面均匀接触。在接下来的反应中,MF进一步聚合并与石墨烯表面上的W12O396-阴离子螯合。MF作为氮源和模板,以防止在随后的硒化过程中WSe2的聚集和堆积。在Ar/H2气氛中硒化后,可以获得WSe2/NG。

图2a和b显示,WSe2薄片均匀分散在NG表面,这有利于暴露更多的边缘位点,从而提供高催化活性。图2c中的HRTEM图像显示,WSe2的层间距为0.65 nm,对应于(002)面。图2d-f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TEM(HAADF-STEM)显示,WSe2薄片固定在石墨烯片表面。HAADF-STEM元素映射证实,W和Se重叠并均匀分布在N掺杂石墨烯表面(图2g)。图2h的XRD图案显示,所有衍射峰都与六方相WSe2(PDF#38-1388)匹配,没有任何杂质。图2i显示,WSe2/NG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表面积为110 m2g-1。图2j显示,WSe2/NG中,W 4f的XPS光谱被分为四个峰,其中32.3和34.5 eV的峰代表W 4f7/2和W 4f5/2,对应于W与Se的键合。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2、WSe2/NG的a)SEM,b)TEM,c)HRTEM,d-f)HAADF-STEM图像和g)EDS映射。WSe2/NG的h)XRD图和i)氮吸附等温线。j)WSe2/NG的高分辨率XPS谱。

WSe2/NG对正极的催化和吸附作用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图 3、NG和WSe2/NG电极的a)Tafel 曲线,b)对称电池的CV曲线,c)2.05 V下的恒压放电曲线和d)充电曲线。e)在NG和WSe2/NG基底上还原LiPS的能量分布。Li2S在f)WSe2/NG和g)NG上分解的能量分布。h)具有S@WSe2/NG和S@NG电极的LSB在1 C下的循环性能。基于i)S@WSe2/NG和j) NG的LSB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原位XRD。

图3a中的Tafel曲线显示,WSe2/NG在氧化(0.79 mA cm-2)和还原(0.72 mA cm-2)过程中比NG(氧化为0.07 mA cm-2,还原为0.069 mA cm-2)具有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i0)。图3b显示,WSe2/NG对称电池CV曲线在±0.08 V和±0.4 V处出现两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于S8到Li2S6和Li2S6到Li2S的转化。与NG基对称电池CV曲线相比,WSe2/NG电极的峰更明显且峰电流更高,表明WSe2可以实现优异的LiPSs转化动力学。图3c显示了Li2S的成核曲线,与NG电极相比,WSe2/NG电极峰出现得更早(236秒)、峰电流更高(733 mA g-1),表明其具有更优的Li2S成核能力。通过在2.35 V下对完全放电的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测试来分析Li2S的分解动力学。如图3d所示,WSe2/NG对Li2S分解也表现出更高的催化作用,因为与NG电极相比,WSe2/NG电极氧化峰出现得更早(724秒)、峰电流更高(1225mA g-1)。

图3e的DFT计算显示,WSe2和NG在Li2S8/Li2S4转化中显示出相似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但与NG(1.25 eV)相比,WSe2显着降低了Li2S4/Li2S转化的ΔG(0.84 eV),表明WSe2上Li2S成核在热力学上更有利。在氧化过程中,Li2S首先分解为LiS和Li离子。采用爬坡弹性带(CI-NEB)方法来探究Li2S的分解势垒,相应的结果显示在图3f和g中。Li2S在WSe2和NG上的分解势垒分别为0.37和1.12 eV,表明WSe2可以有效地催化Li-S键的断裂,从而有利于Li2S氧化分解。

图3h显示,S@WSe2/NG在0.2 C下具有比NG(1063 mAh g-1)更高的初始容量1456 mAh g-1。1 C下,S@WSe2/NG在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1%,库仑效率(CE)为98.5% ,而NG基LSB只有65%的容量保持率和较差的CE(97%)。采用原位XRD来监测LSB中的S氧化还原。图3i和j显示,放电过程中,初始α-S8(PDF#08-0247)的强度逐渐降低,在WSe2/NG基LSB中,在约27°(PDF#23-0369)处的Li2S峰出现明显上升。在第二个放电平台初始阶段Li2S开始成核,并完全转化为β-S8相(PDF#71-0137)。相比之下,NG基LSB即使在放电结束时也只能观察到Li2S的弱峰,并且Li2S成核的时间延迟到第二个放电平台的中间。这表明,WSe2片可以促进S和Li2S之间的快速转变,提高S利用率。

WSe2/NG对锂枝晶的抑制作用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4、Li在a)NG和b)WSe2/NG基底上迁移的能量分布。Cu、NG@Cu和WSe2/NG@Cu基底上锂沉积/剥离的c)电压-容量曲线和d)CE。Li@Cu、Li@NG@Cu和Li@WSe2/NG@Cu对称电池e)在1 mA cm-2,1 mAh cm-2下的循环曲线和f)循环后的Nyquist图。在g)3 mA cm-2,1 mAh cm-2,h)不同倍率下和i)1 mA cm-2,3 mAh cm-2下,Li@WSe2/NG@Cu对称电池的循环曲线。

CI-NEB方法计算的锂迁移势垒证明(图4a和b),锂离子可以轻易迁移穿过WSe2表面,能垒仅为0.23 eV,这比NG(0.4 eV)更低,表明Li在WSe2上分布更均匀。将WSe2/NG负载到铜箔上制备了WSe2/NG@Cu,作为工作电极与锂对电极配对。图4c显示,WSe2/NG@Cu基电池具有平稳的电压,成核过电位显着降低(8.5 mV),而NG@Cu则增加至19.3 mV,铜电极增加至55 mV,证明WSe2/NG的亲锂性有利于降低锂的成核势垒以实现均匀的锂沉积。图4d显示,Cu基电池在前几个循环中CE超过100%,在接下来的循环中出现剧烈波动。引入NG后,上述情况得到改善,而CE仍然不高。而基于WSe2/NG的电池在100次循环中具有接近100%的CE,证明WSe2/NG有望提高锂沉积/剥离稳定性。

Li//Li对称电池由Cu 箔、NG@Cu和WSe2/NG@Cu基底预沉积15 mAh cm-2的锂组装而成,表示为Li@Cu、Li@NG@Cu和Li@WSe2/NG@Cu。图4e显示,Li@WSe2/NG@Cu对称电池具有10 mV的极化电压,并能稳定循环1400 小时。而Li@Cu(600小时256 mV)和Li@NG@Cu(750小时139 mV)对称电池的极化不断增加。图4f显示,Li@WSe2/NG@Cu对称电池的电荷转移电阻(Rct)为13.7 Ω,远低于Li@NG@Cu(23.8 Ω)和Li@Cu电极(56 Ω)。在3 mA cm−2下,Li@WSe2/NG@Cu对称电池仍然具有优异的锂剥离/沉积稳定性,极化约为18 mV,寿命超过700小时(图4g)。即使在5 mA cm-2下,Li@WSe2/NG@Cu对称电池也表现出平稳的电压曲线和小的过电位(67 mV)(图 4h)。图4i显示,具有3和5 mAh  cm−2大面积容量的Li@WSe2/NG@Cu对称电池分别能稳定循环1500和600小时。

S@WSe2/NG||Li@WSe2/NG@Cu全电池性能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5、基于Li@CuLi@NG@CuLi@WSe2/NG@Cu 全电池的a)0.5 C循环稳定性,b)随时间变化的开路电压和c)倍率性能。Li@WSe2/NG@Cu全电池在d)不同硫载量和(e)2 C下的循环性能。在f)放电和g)充电过程中源自GITT测试的阻抗演变。h)包含S@WSe2/NG@Cu正极和Li@WSe2/NG@Cu负极的软包电池在0.2 CS载量为4.5 mg cm−2N/P3和E/S为5时的循环稳定性。

图5a显示,基于Li@WSe2/NG@Cu的全电池在0.5 C下循环300圈后可保持80.5%的容量,每圈衰减率低至0.065%。而Li@NG@Cu(75.8%)和Li@Cu(71.3%)基全电池的容量保持率较差。图5b显示,静置40小时后,基于Li@WSe2/NG@Cu的全电池电压几乎恒定,电压保持率为100%,而基于Li@NG@Cu(98.3%)和基于Li@Cu(96.5%)的全电池较低。随着电流增加到2 C,基于Li@WSe2/NG@Cu的全电池在1100次循环内,每圈容量衰减0.046%(图5e)。

图5c显示,具有Li@WSe2/NG@Cu负极的全电池在0.2、0.5、1、2、3、5和6 C下提供1597、1070、971、889、854.6、792.7和743.2 mAh g-1的容量。而基于Li@NG@Cu和Li@Cu的全电池在6 C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429.5和122.1 mAh g-1。图5d显示,基于Li@WSe2/NG@Cu的全电池具有3.8 mg cm-2的高S载量,8.6 µL mg-1的 E/S和3.9:1的N/P比,在0.1 C下提供4.8 mAh cm-2的初始放电容量,在0.2 C下循环8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0%。即使具有10.5 mg cm-2的超高S载量,6.8 µL mg-1的E/S和1.4:1的N/P,基于Li@WSe2/NG@Cu的全电池在0.1 C时也表现出高达9.9 mg cm-2的面积容量,0.2 C循环80圈后保持了5.8 mg cm−2。采用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和阻抗谱同步分析电池的结构和成分变化。图5f和g显示,内阻增加主要归因于LiPS 的溶解、Li2S的生成以及负极上锂枝晶生长引起的不稳定界面。与对照组相比,Li@WSe2/NG@Cu基全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最低的内阻。图5h显示,S@WSe2/NG@Cu||Li@WSe2/NG@Cu软包电池表现出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循环65圈后容量衰减率为0.3%。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总结与展望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本文采用WSe2/NG作为双功能主体,用于抑制锂硫电池中的多硫化锂穿梭和锂枝晶问题。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WSe2/NG能够有效抑制LiPS溶解并催化其转化,从而减轻了穿梭效应并促进了氧化还原动力学。此外,亲锂的WSe2/NG可以显着降低锂成核过电位,并实现均匀的锂沉积/剥离。构建的WSe2/NG基Li-S全电池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长的循环寿命。即使在10.5 mg cm-2的高硫载量,6.8 µL mg-1的E/S和1.4:1的N/P下,WSe2/NG基Li-S全电池仍然可以提供高面容量。这项工作从理论和实际上为解决锂硫电池中S正极和Li负极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文献链接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WSe2 Flakelets on N-doped Graphene for Accelerating Polysulfide Redox and Regulating Li Plating.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DOI: 10.1002/anie.202116048)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6048

 

山东大学熊胜林&奚宝娟Angew:WSe2@氮掺杂石墨烯用于催化多硫化物转化和调节锂沉积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LilithLilith编辑
上一篇 2021年12月26日 上午7:43
下一篇 2021年12月28日 上午7:0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