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研究背景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迄今为止,兼具高能量和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一种优异的储能和转换技术。其中,使用高比容量的正极和负极材料,确保了二次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在负极材料中,由于其最高理论比容量和最低氧化还原电位,锂金属负极受到关注。在正极材料中,Li[NiCoM]O2层状正极材料由于其高电压而具有吸引力。同时,开发实现电极表面有效钝化的先进电解液至关重要。由于形成了具有优异保护性能的薄而柔性的导锂离子表面膜,人们已经在氟化有机共溶剂,特别是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上投入了大量研究。然而,在基于FEC的溶液中,Li负极和Li[NiCoM]O2正极之间的有害“串扰”,导致Li金属负极钝化恶化、电解液消耗以及全电池循环寿命有限。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成果简介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近日,以色列巴依兰大学Doron Aurbach教授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题为“High Energy Density Rechargeable Batteries Based on Li Metal Anodes. The Role of Unique Surface Chemistry Developed in Solutions Containing Fluorinated Organic Co-solvents”的论文。本文展示了在锂金属电池电解液溶液中使用的氟化有机共溶剂的具体作用,强调了可充电锂电池的实际发展与电极表面性质、材料设计和电化学行为等基础研究密切相关,并表明先进的光谱研究为锂电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在锂金属箔负极上开发最佳钝化膜,其行为应该像SEIs一样,具有柔性,以适应锂沉积/剥离时的形貌变化,并应具有愈合能力。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研究亮点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1)提出了一种基于具有不同LUMO能量、FEC和DFEC的两种氟化共溶剂组合的方法,由于协同效应,确保了锂金属负极的更好钝化,并得到了详细的实验工作证实;
    (2)DFEC负责快速的初始还原过程,形成大量的表面膜衬底,而FEC作为修复剂,完成活性负极表面膜的形成。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文导读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1.氟化共溶剂对SEI性能的影响
碳酸乙烯酯(EC)作为必需成分,在负极上的表面反应会形成保护性的SEI型表面膜。然而,如图1所示,在基于EC的电解液中,在锂金属负极上形成的表面膜,不能适应活性金属的形貌变化。因此,活性锂在这些表面膜下迅速耗尽。在重复的充/放电过程中,表面膜会被新鲜锂与溶液的进一步反应分解和修复。
与之对比,使用含有氟化共溶剂的溶液会形成薄而柔韧的表面膜,可以更好地承受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由此形成的SEI型表面膜确保了均匀、无枝晶的锂沉积,从而确保锂负极的可逆行为。主要原因在于:宽带隙绝缘体LiF的含量增加,可以防止电子穿过SEI,以及一些氟化组分(FEC)形成高度交联的聚合物网络,这些网络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和增强表面的内聚力,从而适应循环过程中锂金属负极的体积变化。此外,由于氟原子的高电负性、高离子势和低极化率,氟化有机溶剂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用氟原子代替氢原子会降低HOMO和LUMO能级,从而提高负极稳定性。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1 在锂沉积/剥离过程中,使用氟化共溶剂对SEI性能的影响。
2.FEC作为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成分
图2展示了使用锂金属负极和基于FEC的电解液的不同类型电池的循环性能。对于Li|Li对称电池而言(图2a,b),基于FEC的电解液的电池循环寿命提升,极化减小。对于Li|NMC和Li|LNO电池而言(图2c-e),在相同的倍率下,基于FEC的电解液的电池能够循环超过数百次。更加重要的是,图2中显示的所有循环结果在面容量和电流密度方面,都满足商业化锂电池的要求。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2 与基于EC的电解液相比,使用FEC基电解液的对称Li|Li电池,以及Li|NMC和Li|LNO电池的循环性能。
影响电池运行的另一个关键参数是单位面积使用的电解液量。在电池中使用少量电解液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重复剥离/沉积过程中库仑效率低意味着副反应、电解液消耗以及在锂负极表面形成钝化膜。研究表明,电解液量从25 g (Ah)-1减少到3 g (Ah)-1,循环寿命降低至约10个循环(图3a),可以通过补充电解液来恢复电池容量(图 3b)。因此,与常用溶剂相比,使用有效的共溶剂/添加剂能够减少电解液用量。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3 添加不同的电解液量的Li||NMC电池循环性能。
此外,循环条件对容量保持率也非常重要。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较低量的电解液中观察到容量衰减/恢复的现象(图4a)。电流密度越高,在电解质溶液量固定的情况下,容量曲线的最小值越深。4b中显示了锂负极侧是造成容量曲线上出现最小值的原因,更换新的锂负极,并用等量的新鲜电解液组装新电池,初始容量迅速恢复。同时,在点1、2和3(4d)进行的循环正极的结构和形态研究,证实了循环正极的稳定性。因此,在锂金属负极上形成表面膜限制了动力学,成为了全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图4a通过比较黑色和绿色曲线可以看出,电解液量的减少对全电池的容量保持率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锂金属负极表面的还原过程,正极上形成的产物被转移到负极侧,并参与形成厚阻抗膜。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4 (a-c)在不同电流密度下使用22-33 μL/cm-2电解液,Li|NCM电池的循环性能;(d,e)在(d)中第1、2和3处测量电池的EIS图谱,以及Li|NCM622电池循环16次后的EIS图谱。
FEC分解形成固体和气体产物,对循环后电池进行FTIR分析,揭示了CO2的存在,其可以通过碳酸烷基酯溶剂的氧化作用形成,通过XPS表征了锂负极SEI中固体产物的组成。与Li|Li电池相比,Li|NMC电池在负极SEI中检测到更高浓度的LiF。相反,对于对称电池,发现了更高含量的LiPF6还原产物。显然,在对称电池中形成的SEI化学成分不同的原因是,在Li|NCM电池中存在高压正极,以及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相互干扰,但这一现象可以通过SiO2改性隔膜来抑制(图5)。
XPS分析表明,在含有SiO2改性隔膜的电池中,在锂负极上形成的SEI含有更多的含C物质和更少的含O物质,且含有更多的LiF。因此,Li|NCM622电池中SiO2的存在,会影响电解液的组成和性质,并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5 (a,b)基于FEC的电解液,使用不同隔膜的Li|NCM 622电池的循环结果;(c)在Li|NCM 622电池中,循环后锂金属负极的XPS分析。
3.两种氟化共溶剂的协同作用
尽管基于FEC的电解液明显优于常用的基于EC的电解液,但这对于在实用电池参数下循环的全电池来说并不理想。因此,将双氟代碳酸乙烯酯(DFEC)作为共溶剂,添加到基于FEC的溶液中可以达到的积极效果。使用NCM811正极研究了DFEC共溶剂,对实际正极载量为3.4 mAh cm-2的Li|NMC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合FEC+DFEC基电解液(1.7 μL mg-1NCM 811)的电池具有最佳性能(图6a),当电解液用量减少到1.2 μL mg-1NCM 811时,电池性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图6b)。值得注意的是,将电池中电解液的量进一步减少至1甚至0.7 μL mg-1NCM 811,电池在室温和高温下仍保持稳定的循环(图6c,d)。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6 电解液的组成和用量对Li|NCM811电池在30-55°C下性能的影响。
基于FTIR光谱,比较了EC、FEC、DFEC和混合FEC+DFEC基电解液中锂负极表面膜的化学成分(图7a)。EC基电解液中循环的锂负极表面膜较厚,富含类PEO物质。然而,FEC,DFEC和混合FEC+DFEC基电解液中富含Li2CO3、有机烷基碳酸锂和聚碳酸酯。
为了计算Li|NCM811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消耗的FEC的量,测量了三种电解液的19F NMR光谱(图7b)。研究表明,DFEC转化为表面膜的固体成分的速度比FEC快。DFEC通过优先还原和在锂金属负极上快速形成保护性SEI型表面膜,来防止FEC分解,FEC在长循环过程中通过将其分解产物少量掺入负极表面膜,来修复其中的缺陷。当使用混合FEC+DFEC电解液循环时,两种溶剂的消耗量均减少,从而解释了基于混合FEC+DFEC电解液的Li|NMC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结果。
此外,FEC、DFEC和混合FEC+DFEC基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相似,但还原性存在差异(图7c-e)。由于DFEC的LUMO能级较低,说明还原能力高于FEC。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7 (a)使用基于EC、FEC、DFEC和混合FEC+DFEC的电解液,循环后锂负极的FTIR光谱;(b)从循环后的Li|NCM811电池中得到的3种电解液的19F NMR光谱,以及确定的含F组分的消耗(%);(c-e)三种电解液条件下的的CV曲线。
对于使用FEC电解液循环的高能量密度Li|NMC电池,氧化分解产物从正极迁移/扩散,对锂表面膜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会导致FEC的消耗和更厚、更具电阻性的表面膜的形成。对于混合的FEC+DFEC电解液,锂金属负极的基本钝化,是通过DFEC的分解来保证的。在随后的循环过程中,FEC充当修复剂,并保持锂金属负极的钝化。两种溶剂的协同作用可解释为:DFEC负责快速的初始还原过程,形成大量的表面膜衬底,而FEC作为修复剂,完成活性负极表面膜的形成。
因此,与仅包含FEC作为氟化溶剂的溶液相比,基于混合FEC+DFEC的溶液中电极反应消耗的FEC量要低得多,从而确保了电池具有更长的循环寿命。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图8 FEC和DFEC共溶剂的协同作用。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总结与展望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综上所述,与最常用的EC电解液溶剂相比,含有FEC作为共溶剂的电解液提高了锂金属电池的稳定性。通过电化学和光谱表征表明,两种氟化碳酸盐的协同效应,是由FEC和DFEC的两种不同功能引起的。DFEC的作用是快速形成表面膜衬底,确保电极的初始有效钝化,然后FEC作为修复剂,负责通过小规模反应完成保护性表面膜的形成。这解释了当电解液中同时含有FEC和DFEC作为共溶剂时,FEC消耗的减少和循环性能的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为开发出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铺平了道路。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文献链接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High Energy Density Rechargeable Batteries Based on Li Metal Anodes. The Role of Unique Surface Chemistry Developed in Solutions Containing Fluorinated Organic Co-solvents (J. Am. Chem. Soc., 2021, DOI: 10.1021/jacs.1c1131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1c11315
Doron Aurbach教授JACS:揭秘氟化共溶剂在锂金属界面上的化学性质
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0)
CocoAHeCocoAHe管理员
上一篇 2021年12月14日 上午7: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16日 上午7: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