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随着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增加,急切需要高性能的柔性可充电电池为其供电。具有高理论能量密度(1086 Wh kg-1)、低成本、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锌空气电池(ZAB)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最近,具有M-Nx/C(M = Fe、Co、Ni、Mn)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SAC)作为ORR和OER电催化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子可以沿含Fe-N4/C的自支撑碳纤维(CF)膜,CFs轴向的位置快速转移到活性Fe-N4/C,从而形成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集成电极;此外,膜的固有弯曲性使其可用作柔性电极。尽管有这些优点,但考虑到大部分活性部分都埋在CF内,催化剂的可及位点非常有限。甚至,孤立的Fe-N4/C在完全暴露在电解质/碳基质/氧气的三相界面上并不总具有电化学活性。因此,在CFs中加入具有互连微通道的分级纳米孔对于提高活性位点的可及性和加速 CFs膜的传质至关重要。成果展示近期,清华大学吕瑞涛教授课题组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题为“Atomic Fe-N4/C in flexible carbon fiber membrane as binder-free air cathode for Zn-air batteries with stable cycling over 1000 hours”的研究论文。在此,他们报告了一种具有分层纳米孔的自支撑且柔性的CFs膜,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热解 (Fe/SNCFs-NH3) 获得高度暴露的Fe-N4/C活性位点。由此获得了更丰富的中孔/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增加到1092 m2 g-1,这使得反应物能够快速渗透,并提供高密度的Fe-N4/C位点。此外,S和N共掺杂的碳基体不仅可以将Fe-N4/C位点牢固地固定在CF上,还可以通过长程相互作用调节Fe-N4/C位点的电子结构,极大地保证了稳定性和电催化活性。用Fe/SNCFs-NH3膜作为空气正极组装的液态ZABs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超过1000小时的长循环。此外,组装好的固态ZAB在各种弯曲状态下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为便携式和可穿戴设备应用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图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