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过渡金属基(TM)金属间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合成材料,其优点是具有强修饰电荷态的TMs。然而,它们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目前还仅限于少数反应。探索TM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催化性能及其在更多催化体系中的固有构-效关系非常重要。CO2和CO的催化转化因其环境效益和商业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对于CO2和CO加氢生成高附加值化学物质(如CH3OH, CH4),C-O的活化和分裂通常是关键的催化步骤。根据分子轨道理论,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对CO2和CO都是反键轨道,从而向它们提供电子将有利于稳定其C-O。通过调节TM的电子结构是一种使金属化合物在温和条件下,激活和分裂CO2和CO中的C-O的有效的方法。成果介绍鉴于此,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Xiaodong Wen、Fei Wang以“The Facile Dissociation of Carbon-Oxygen bonds in CO2 and CO on the Surface of LaC oSiHx Intermetallic Compound”为题,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研究论文,合作制备了一种LaCoSiHx材料,它比传统负载型Co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电负性和更低的功函数。以CO2甲烷化作为模型催化反应,利用原位拉曼和FTIR等多种实验方法,在室温下观察到LaCoSiHx催化剂表面上CO2和CO的快速解离。此外,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LaCoSiHx比Co表面具有更强的C-O活化能力。其内在机理是从催化剂到CO2和CO反键轨道上存在明显的电子转移。图文介绍
图8CO2在(A)LaCoSiHx(001)和(B)CoHx(0001)上的电荷密度差等值面;(C)LaCoSiHx(001)和(D)CoHx(0001)上吸附的C-和O-投影态密度和投影晶体轨道哈密顿布族曲线。为了解CO2和CO在LaCoSiHx催化剂上优异的活化能力,通过分析电子结构,进一步阐述了它们的吸附和活化行为。计算得到的LaCoSiHx(001)和CoHx(0001)上化学吸附的CO2 δ-净电荷分别为−0.81和−0.48 |e|(图8A,B)。这意味着更多的电荷从LaCoSiHx(001)表面转移到CO2中,这可归因于LaCoSiHx催化剂的功函数较低。LaCoSiHx(001)和CoHx(0001)的综合C-O COHP值分别为−17.4和−27.9 eV(图8C,D),进一步验证了LaCoSiHx(001)表面CO2的活化程度较高。LaCoSiHx催化剂的电子结构、高d带中心(LaCoSiHx (001) εd=−1.01 eV、CoHx(0001) εd=−1.78 eV)和低的功函数实现了对CO2的强吸附和高活化度。总结综上所述,制备了LaCoSiHx金属间化合物,并用作CO2甲烷化非均相加氢催化剂。在高温H2气氛下,H2-TPR、H2-TPD、半原位XRD和TPSR均证实了LaCoSi向LaCoSiHx的结构变化,而后者可作为CO2甲烷化的氢源。TPD、FTIR和拉曼光谱证明了,C-O键在室温下容易解离。此外,DFT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相比于Co基催化剂,LaCoSiHx具有更强的C-O键活化能力,这是由于前者具有更高的电负性、更低的功函数和更高的d能带中心。文献信息The Facile Dissociation of Carbon-Oxygen bonds in CO2 and CO on the Surface of LaCoSiHx Intermetallic Compound(Angew. Chem. Int. Ed., 2021, DOI: 10.1002/anie.202111747)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1747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