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章宇超研究员、陈春城研究员、赵进才院士报道了α-Fe2O3可以作为一种用于PEC体系的高效多相氧原子转移(OAT)光催化剂,将其应用于磺化氧化、C=C环氧化、Ph3P的氧化和无机离子(亚硝酸盐和亚砷酸盐)的氧化,结果显示α-Fe2O3都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FE)。相比之下,在经典的光催化剂TiO2上,在相同的PEC体系下所观察到的效率要低得多。H218O同位素标记实验和详细的产物分析表明,H2O是OAT反应的唯一氧原子源。分析限域在表面的空穴经验速率方程,发现该反应为双空穴的协同转移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反应中氧原子从表面FeIV=O物种转移到底物。相关工作以《α-Fe2O3 as a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oxygen atom transfer catalyst in combination with H2O as the oxygen source》为题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论文。
此外,作者还以经典的TiO2进行了平行的光电氧化MPS实验,从表1(5-6)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哪个电位下,TiO2上MPS的氧化选择性都比α-Fe2O3低。而且,由于MPS的转化率低,导致TiO2上MPSO的FE远低于α-Fe2O3。以上结果表明,MPS在TiO2上的氧化是相当低效的。作者进一步以一系列不同的对位取代基的MPS作为底物,测试了α-Fe2O3上发生PEC氧化的性能。如表1(7-10)可以看出,α-Fe2O3均可高选择性地PEC氧化不同的MPS衍生物。具体来说,具有供电子基团(例如-OCH3,-CH3)的MPS衍生物以更高的反应速率被氧化,并转化为其单氧产物。此外,其FE值也高于未取代的MPS。但以吸电子基团(如-NO2)取代后,MPS衍生物的反应速率、选择性和FE均有所降低。环己烯和环辛烯在α-Fe2O3上的PEC氧化,也是常被研究的OAT反应模型。如表1(11)所示,将环己烯氧化成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为62.1±3.6%,FE值为45.5±1.6%。而环辛烯的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较低,仅有8.7±0.5%。这种低的氧化效率可能是由于环辛烯分子的大空间位阻,抑制了α-Fe2O3表面与C=C键的直接相互作用。除了这些脂肪族烯烃外,还测试了典型的芳香族烯烃在α-Fe2O3上的OAT反应。如表1(13)所示,结果表明,反式二苯乙烯以较高的选择性(72.1±2.0%)转化为反式二苯乙烯氧化物。对于Ph3P(三苯基膦)的PEC氧化,如表1(14)所示,同样显示出高的选择性与FE。OAT反应在无机化学中也经常被研究。例如,亚硝酸盐(NO2–)被一些氧原子供体(如反式二氧化钌(VI)复合物)氧化,据报道是通过OAT途径发生的。在本研究中,研究了在0.1 M Na2SO4水溶液中,V族非金属元素的低价含氧酸根离子的PEC氧化。如表1(15-17)所示,产物分析表明,亚硝酸盐和亚砷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和砷酸盐,FE分别为86.7±1.3%和92.0±2.5%,而加入亚磷酸盐未见明显光电氧化电流。相比之下,在TiO2光电阳极上,如表1(16-19)所示,亚硝酸盐氧化的FE相当低(14.9%),而亚磷酸盐氧化的FE仍较高(61.5%)。
题目:α-Fe2O3 as a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oxygen atom transfer catalyst in combination with H2O as the oxygen sourceDOI:10.1038/s41929-021-00659-1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1-00659-1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