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电催化CO2还原(CO2RR)可作为可持续生产高附加值的燃料与化学品的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们关注。在该领域内,大多数文献更注重于开发一种新型的高性能CO2RR电催化剂,从而来改善CO2RR的活性与选择性。然而,众所周知,电解质组成,特别是pH和阳离子种类,同样对反应有着强烈的影响。迄今为止,研究表明,碱金属离子对电极活性的影响趋势为Cs+ > K+ > Na+ >Li+。尽管这一趋势在不同的研究工作中是一致的,但对于阳离子如何影响CO2RR的机制,这一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论。【成果介绍】莱顿大学的Marc T. M. Koper等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Au电极上的CO2RR行为。结果表明,当溶液中不存在碱金属离子时,Au电极在1 mM H2SO4中不会发生还原反应。作者进一步研究了溶液中存在/不存在碱金属离子时的CO2RR行为,利用电化学扫描显微镜(SECM)作为一种极其灵敏的技术来检测CO2还原产物,其中以超微Pt电极来监测CO和H2的生成。结果发现,如果在电解液中加入碱金属离子,CO只在Au、Ag或Cu上产生。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证实,部分去溶剂化的碱金属阳离子可通过近程静电相互作用来稳定CO2–中间体,使其进一步还原。本文重新定义了CO2RR反应机制,并提供了明确的佐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发挥着稳定关键中间体的作用。相关工作以《Absence of CO2 electroreduction on copper, gold and silver electrodes without metal cations in solution》为题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论文。【图文介绍】
图3 氧化CO的电荷密度与不同阳离子中M+–O键长的关系,其中M+–O键长对应阳离子-水径向分布函数中第一个峰所对应的横坐标进一步分析不同阳离子对Au电极上CO2RR行为的影响。在1 mM M2SO4中进行,其中M=H、Li、Na、K、Cs。与之前的分析类似,作者同样记录了不同体系下CV曲线所得到的氧化CO的电荷密度,在这里将氧化CO的电荷密度(即形成CO的活性)与溶剂化阳离子的大小(用M+-H2O键长表示)进行联系起来,如图3所示。与之前所报道的结果一致,在没有金属阳离子的情况下,同样没有观察到CO2还原产物,但在不同M2SO4电解质中,CO生成活性遵循以下趋势:Cs+ > K+ > Na+ >Li+。由此可观察到形成CO的活性与阳离子大小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与水合能力有关,从而影响CO的生成。
图4 SECM测试以及电极的电化学行为:(a,b)SECM测试的原理示意图以及测试方法;(c) 在0.1 M H2SO4下,测量Pt-UME的CV曲线作为空白对照;(d)在0.1 M H2SO4下,测量Au的CV曲线;(e)在0.5M Na2SO4 +0.1M H2SO4 +0.1M Tl2SO4下,通过欠电位沉积得到Ag,测量Ag的CV曲线;(f)在0.5 M NaOH下,测量Cu的CV曲线进一步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作为一种极其灵敏的技术来检测CO2还原产物,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将铂超微电极(Pt-UME)放置在工作电极上方的扩散层中。由于CO在Pt表面有很强的化学吸附,可以通过CV氧化去除。同时,Pt也是一种优异的氢氧化的电催化剂,因此也可以检测出HER产生的H2。测试程序如图4b所示,在样品上施加负电位10秒,随后记录Pt-UME的循环伏安图。如图4c所示,首先测试了Pt-UME的CV曲线作为空白对照,其表现出了明显的Pt相关特征峰。随后,在Au、Cu、Ag电极上也进行了类似操作。图4d-f显示了这三个电极的CV曲线,均可从中获得相关特征峰,证实了电极制备的可靠性。
图8 CO2还原为CO的机理图8提出了本文基于实验和计算结果所提出的反应机理。作者认为碱金属阳离子是还原过程中关键的促进剂,它与CO2形成复合物,从而有利于形成CO2–中间体。此外,当电解液中Cs+含量越多,CO生成量越高。此外,在不同M2SO4电解质中,CO生成活性遵循以下趋势:Cs+ > K+ > Na+ >Li+。在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下,活性差异与它们在OHP上的浓度差异,以及它们与带负电荷的吸附剂的相互作用有关,这可以通过在2 ps模拟时间内显著不同的M+-O(CO2)平均配位数来说明。水合能力较低的金属离子(如Na+、K+、Cs+)在界面处浓度较高,与CO2配位稳定。因此,它们更有可能通过M+-O(CO2)局部相互作用来稳定中间体。【总结与展望】本文首先对多晶Au电极进行了CO2还原实验。在本研究中,Au电极表面只生成了CO和H2。利用SECM作为一种极其灵敏的技术来检测CO2还原产物,结果发现:当溶液中没有碱金属阳离子时,CO2RR行为受阻。这一观察结果同样可在Cu、Ag催化剂上发现。进一步通过AIMD,对Au/阳离子/溶剂体系上的模拟进一步证实了阳离子的作用,证明了部分去溶剂化的金属阳离子对CO2吸附、活化和稳定CO2–中间体的作用。尽管本文在原则上不排除其他因素的贡献,但本文仍然清楚地表明,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主要作用是稳定CO2–中间体,在一定程度上,如果缺少金属阳离子,CO2RR就不会发生。这一结论对于理解CO2RR机制和以及相关催化剂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献信息】题目:Absence of CO2 electroreduction on copper, gold and silver electrodes without metal cations in solutionDOI:10.1038/s41929-021-00655-5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1-00655-5清新电源投稿通道(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