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卢小泉课题组招收博士研究生

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
      天津大学 (天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国大)与福建省和福州市于2018年12月1号正式签订协议,建设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预计于2019年秋季正式开展科研与教学功能。该学院聚焦柔性电子与新兴光电子,先进化学制造,能源材料和催化等研究领域,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整合基础科研和工程技术创新,培养顶尖科研人才。

2019年秋季入学的博士研究生申请要求:
1)        所有招收学生按照新国大四年博士学制参加学习与科研,并最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或工学博士学位。第一年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或化工系完成课程要求并通过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第二和第三年在福州研究学院从事科研 (其间回新国大完成第二次博士资格考试);第四年回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科研课题并毕业答辩获得学位。
2)        学生需选择一位天津大学导师及以上列表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导师各一名。学生请直接联系感兴趣的导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申请程序。
3)        四年学费全免。在新加坡期间待遇参照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生(第一年每月2000新币,第四年每月2500新币),在福州期间按照每月5000 人民币进行补助。
4)        申请者资格:
211或985高校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年级排名前30%;有科研经历及发表论文者优先考虑
英语过六级;有托福或GRE成绩者优先考虑;拿到面试资格后会有英语笔试与面试,须做到英语流畅,交流无障碍
两封以上推荐信
5)        申请截止日期:2019年2月28号
       竭诚欢迎各位英才联系导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能源材料和催化中心卢小泉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理学院院长卢小泉教授带领,围绕着“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为主体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分析化学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研究”这一课题,着重开展界面电化学新技术新仪器与纳米器件以及高灵敏度新型可视化生物/化学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微纳界面及其电荷转移过程的机理,从生物电化学及界面化学的角度出发,以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为主要手段研究材料界面的修饰和裁剪,并将其应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光电材料与环境、生物传感器。 本团队近2年来共承担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3项,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它基金和重大工程委托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本团队研究成果原创性强,工作系统深入,特色鲜明。近两年来团队成员发表高水平论文(SCI一区)30余篇,包括:Adv. Mater.论文1篇,J. Am. Chem. Soc.论文1篇,Small论文2篇,Anal. Chem.论文3篇。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也逐渐增强。近几年来团队成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20余项。 

团队负责人:
卢小泉 教授, 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从事界面电化学新技术新仪器及纳米器件的研究,包括光电子转移电化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研发;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半导体器件的研发;高灵敏度新型可视化生物/化学传感器等。邮箱:luxq@tju.edu.cn
张守婷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机配位化学;多功能无机纳米生物材料和环境污染重金属离子的可视化传感器研究。邮箱: zhangsht@tju.edu.cn
张振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组装及应用研究;新型环境、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界面电子转移基础研究及催化降解、环境修复应用研究等。邮箱:zhzhen@tju.edu.cn
邮件标明:专业+名字+清新电源网

      本团队依托天津大学理学院及天津市分子光电科学重点实验室,拥有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环境分析的仪器设备,用于光电磁等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如: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与配套器件。同时本团队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及天津工业大学多个大学保持合作关系,拥有广阔的资源与合作空间,为顺利开展高水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支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导师名单:
罗建平教授 
Website: http://carbonlab.science.nus.edu.sg;     Email: chmlohkp@nus.edu.sg

江东林教授
Website: http://blog.nus.edu.sg/chmjd/about-our-groups;     Email: chmjd@nus.edu.sg

吴继善教授
Website: https://www.chemistry.nus.edu.sg/people/academic_staff/wujs.htm; Email: chmwuj@nus.edu.sg
刘斌教授
Website: http://cheed.nus.edu.sg/stf/cheliub/;     Email: cheliub@nus.edu.sg

刘小钢教授
Website: http://liuxg.science.nus.edu.sg/;     Email: chmlx@nus.edu.sg

卢一新教授
Website: https://blog.nus.edu.sg/e0220151/home/;    Email: chmlyx@nus.edu.sg

赵宇教授
Website: http://zhaoyugroup.sg;    Email: zhaoyu@nus.edu.sg
陈伟教授
Website: http://www.chenweilab.com/index.html;     Email: chmcw@nus.edu.sg

谢建平教授
Website: http://cheed.nus.edu.sg/stf/chexiej/index.html;     Email: chexiej@nus.edu.sg

颜宁教授
Website: https://yan-nus.weebly.com/;     Email: ning.yan@nus.edu.sg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2)
CassidyCassidy管理员
上一篇 2019年1月4日 下午5:25
下一篇 2019年1月4日 下午5:3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