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Contents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技术路线 

(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现状 

(三)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应用情况 

(四)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发展趋势 

(五)石墨烯在锂电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二、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二)全球主要生产国发展现状 

(三)全球主要企业发展情况 

三、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二)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 

四、国家政策导向 

(一)技术路线在反复摇摆中逐渐清晰 

(二)补贴政策倾向高性能电池及正极材料 

(三)保护国产自主品牌力度加大 

五、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预测 

(二)细分市场领域成长空间 

六、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一)技术路线不断发展变化 

(二)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激烈 

(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四)国内盈利水平普遍不高 

(五)政策波动风险较大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构成,其中,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锂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且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总成本中占据1/3以上的比例,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占据核心地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技术路线

在正极材料发展前进道路上,技术路线之争一直不断。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NCA)等四大类,就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热稳定性和循环寿命来看,它们各有千秋,这也导致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发展出现分化。

1、钴酸锂(LCO)是最早商业化的锂电正极材料,优点是充放电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缺点是钴价格昂贵、循环寿命较低、环境污染严重,主要用于小电池领域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IT 产品中,是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主流正极材料。

2、锰酸锂(LMO)优点是锰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环境友好、安全性较好,缺点是其能量密度较低、高温性能差、容量衰减明显,主要应用于小型锂电和动力电池产品。

3、磷酸铁锂(LFP)优点是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制造成本较低等,缺点主要是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较差、高倍率放电性能差(放电电压低)等,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4、三元材料(NCM/NCA)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容量大、稳定性好,缺点是高温性能差、安全性一般、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的应用主流,近两年其市场占比不断提高。

总之,每种正极材料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有自身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从未来发展看,能量密度的提升将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现状

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锂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热稳定性、循环寿命是动力锂电池的5个关键性能指标。正极材料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核心,目前已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主要包括磷酸铁锂(LFP)、锰酸锂(LMO)和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NCM)和镍钴铝酸锂(NCA)]三种类型。其中,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材料在基础研究方面已没有太大技术突破空间,其能量密度和主要技术指标已接近应用极限。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三元材料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长循环寿命、较高可靠性等优点,逐渐成为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主流。各类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对比见表1、2。

表1 三种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指标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报告

表2  三种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在关键性能上的比较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

1、磷酸铁锂

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具有原材料丰富、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诸多优点。但是由于磷酸铁锂电池一致性和能量密度较低,制约了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目前,业界一般认为磷酸铁锂比较适于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基站和数据中心储能、家庭储能、风光电储能等领域。

磷酸铁锂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和材料纳米化3个方面。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当前磷酸铁锂材料的实际容量已经达到160mAh/g,十分接近170mAh/g的理论容量。如果材料的批次稳定性和制备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的话,该材料在储能系统等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2、锰酸锂

锰酸锂材料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优点,是理想的动力电池材料,在产业化的进程中需要改善其较差的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锰酸锂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改性锰酸锂,通过表面修饰和掺杂改善其性能。锰酸锂材料的技术开发以日韩两国的技术成熟度最高,其锰酸锂产品已达到现阶段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使用要求。日产的Leaf纯电动轿车采用了日本AESC公司的锰酸锂离子电池,早期的雪弗兰Volt也采用韩国LG化学的锰酸锂离子电池。

3、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LiNixCoyM1-x-yO2,M为锰(Mn)或铝(Al),简称“NCM”或“NCA”〕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动力锂电正极材料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把动力电池单体的比能量提高到180Wh/kg,模块比能量达到150Wh/kg以上,这些条件磷酸铁锂和锰酸锂均无法满足,而三元材料可以达到要求。与锰酸锂及磷酸铁锂材料相比,三元材料的性能更为平衡,能量密度也更高,其容量高于锰酸锂、同时电压平台高于磷酸铁锂。更重要的是三元材料有丰富的体系组成,可以根据性能需求对材料体系进行调制及选择。

(1)NCM 材料

镍钴锰三元材料(NCM)随着材料中镍(Ni)、钴(Co)、锰(Mn)组成比例的变化,材料的比容量、安全性等诸多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调控。目前在电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是Ni、Co、Mn比例分别为1∶1∶1或5∶2∶3的(简称NCM111及NCM523材料)体系。

高镍NCM622材料(Ni、Co、Mn比例为6∶2∶2)是目前三元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有望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至200Wh/kg。少数国内外领先的正极材料企业重点投入NCM622材料的开发,国内如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顺利攻克了NCM622材料安全性能、循环性能、低温性能等多项关键技术,北汽等国内知名车企已开始量产以NCM622材料为电池正极材料的纯电动汽车。

(2)NCA 材料

镍钴铝酸锂三元材料(典型分子式为LiNi0.8Co0.15Al0.05O2,简称NCA)不仅可逆比容量高,材料成本较低,同时掺铝(Al)后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NCA材料也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三元材料之一。

NCA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AESC公司为日产(Leaf)、Panasonic公司为美国Tesla、PEVE公司为丰田(Pruisα)等车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其正极材料全部或部分为NCA材料。2013年,美国Tesla正是由于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使用了NCA材料,使汽车续航里程大幅提升,一举成为世界电动汽车领域最耀眼的新星。据报道,Tesla Model S的电池模块总容量高达85kWh,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52Wh /kg,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超过150Wh/kg,远高于当前行业80~120Wh/kg的平均水平。

NCA材料的一些性能指标虽然表现优秀,但是材料的制备难度高。这类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在日韩的先进企业中已经成熟并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国内生产企业已完成相关技术的初步探索,进行了中试和小批量试产。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NCA材料未在国内形成批量生产及销售,尚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可以预见,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兴起,NCA材料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三)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应用情况

1、全球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应用情况

目前世界主流电动汽车对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见表3,从全球主流电动汽车的应用情况看,三元材料体系正逐步超越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成为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

表3 世界主流电动车对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注:表中NCA指镍钴铝酸锂,NCM指镍钴锰酸锂,LMO指锰酸锂,LFP指磷酸铁锂。

2、我国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应用情况

国内主流电动车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使用情况见表4。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6.6%,其中商用车17.3万辆,乘用车20.65万辆,我国商用车以磷酸铁锂为主,乘用车超过70%使用三元材料。

表4 国内主流电动车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使用情况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四)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锂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家规划(2012-2020)》中提出,到2020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到300Wh/kg以上。而目前使用的磷酸铁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均达不到要求。未来可能的材料有正硅酸盐复合正极材料、层状富锂锰基材料、硫基正极材料等。

1、正硅酸盐复合正极材料

正硅酸盐(Li2MSiO4,M=Fe、Co、M n等)是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其在理论上可以允许2个Li+的交换,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比容量高达300mAh/g以上,使其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由于释放出第2个Li+的电压较高,所以实际比容量只有150mAh/g左右。另外,Li2MSiO4具有电子导电率和离子扩散速率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商业化。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材料合成为纳米材料、进行掺杂、进行碳包覆等,但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2. 层状富锂锰基材料

层状富锂锰基复合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M=Ni、Mn、Co、Fe等)理论上具有接近300mAh/g的放电比容量,同时还兼具原材料价格廉价的优点,是当前最有可能使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正极材料体系。目前,国内外对层状富锂锰基固溶体材料的开发还处于试验阶段,寻求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方法。我国“863”计划对富锂锰基固溶体材料电池的开发给予了支持,国内如当升科技等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进一步研究。

3. 硫基正极材料

单质硫是目前比容量最高的正极材料,以硫为正极的锂硫电池,能量密度理论上高达2600Wh/kg,是现有动力电池的10倍以上,有望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此外硫还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无毒等优点,但是,单质硫的室温电子电导率低,为电子绝缘体,不能单独作为正极,其充放电过程中体积会发生膨胀,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离子会溶解发生扩散迁移,这些都制约了硫基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常用的方法是将硫与导电性能好、结构稳定且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进行复合,如硫/碳复合材料、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硫/氧化物复合材料等。采用碳材料与硫进行复合,可以明显改善硫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及循环性能,常用的碳材料包括多孔碳、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有研究者制备出的硫/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用于锂硫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目前,硫基正极材料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其距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国际上硫基正极材料研究的代表性厂商有美国的Sion Power、Polyplus、Moltech,英国的Oxis及韩国三星等。中国的研发还集中在研究机构,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代表。

(五)石墨烯在锂电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高工锂电产业研究院(GGII)表示:石墨烯性能优势很突出,其应用前景很广阔,但材料制造环节的工艺及设备尚不成熟,真正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尚需时日。目前,石墨烯在锂电池领域的主要角色还是电池的复合材料(即材料添加剂),石墨烯可作为正负极导电剂,与正、负极材料复合做成复合材料,但无法作为正负极活性物质取代石墨类负极材料大批量使用。

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员刘冠伟称:“石墨烯电池”这个技术接近于不存在,石墨烯只有在理论上能够提高充放电速率,而对于容(能)量的提升基本没有任何帮助,其噱头意义远大于实用价值。而且石墨烯材料本身纳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等性质与现在的锂离子电池工业的技术体系是不兼容的,应用的希望十分渺茫。

二、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根据日本B3信息咨询公司发布的锂电市场分析报告数据,2015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5.4万吨,过去十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保持了24%的复合增长率。

据EVTank资料统计,2014 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2.7 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钴酸锂(LCO)出货量50221吨,同比增长45.06%;三元材料(NMC)出货量48176吨,同比增长10.44%;磷酸铁锂(LFP)出货量10665吨,同比增长121.27%;锰酸锂(LMO)出货量9920吨,同比增长12.98%;锰酸锂(LNO)出货量8293吨,同比增长45.26%。(注: EVTank统计数据不近全面,针对中国市场基本只统计了前五大企业的出货量,而中国中、小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众多,因此其统计数据偏低。)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图1 2005-2014年全球正极材料出货量(EVTank统计)

根据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为12.7万吨。从市场份额看,全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产品是钴酸锂和三元材料,其中,三元材料在全球正极材料份额中从2007年的8.9%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37.9%,是近些年增长最快的正极材料。

表5  2007-2014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及各类占比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二)全球主要生产国发展现状

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呈现中、日、韩“寡头聚集”的市场格局,2014年中日韩三国生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共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产业起步早,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优于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占据锂电正极材料市场高端领域。中国锂电正极材料近十年迅速发展,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并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近年来日韩锂电企业开始逐步从中国进口锂电正极材料。目前,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份额已占据全球一半左右。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图2  2011-2014年中日韩正极材料企业市场份额变化

在中、日、韩三国中,日本技术实力雄厚,但人工成本高,因此日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自动化程度最高,产品品质也最好,日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之路是由钴酸锂发展至锰酸锂,再到改性锰酸锂和三元材料。2010年后三元材料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如丰田普锐斯PHV 搭载了三洋(被松下合并) 的三元材料电池,本田思域混合动力车采用Blue Energy 的三元材料电池,最近令人瞩目的当属松下制造的18650动力电池,借着Tesla大量使用镍钴铝酸锂材料,松下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把交椅。

韩国的技术水平略低于日本,但一直坚持自己的路线,在产业领域集中资源优势扩张市场,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集中度非常高,由三星SDI和LG化学两家公司垄断。三星SDI和LG化学都在中国建厂,以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帮助其进行锂离子电池产业全球扩张。

中国正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在中日韩三国中相对较低。技术路线上摇摆不定,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仍然落后,中国企业的正极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类小型锂离子电池。日本和韩国的正极材料企业基本上正转向动力电池材料,并加大了投资规模,日本和韩国等锂离子电池企业正在将电池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三)全球主要企业发展情况

根据EVTank资料统计,2014年全球主要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中,韩国有5家,出货量为44000吨;日本3家,出货量为25750吨;中国有8家,出货量最多,为45420 吨。各个国家乃至各个厂商对正极材料的选择不尽相同,近些年,日本和韩国主要开发锰酸锂(LMO)和三元材料(NCM/NCA),中国则更偏向钴酸锂(LCO)和磷酸铁锂(LFP)的发展。2014年主要国家正极材料企业出货情况见表6。

表6  2014年主要国家正极材料企业出货情况统计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EVTank资料统计

三、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发布的《2016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调研报告》,2015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到134.27亿元,与2014年的95.75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0%。其中磷酸铁锂电市场规模达到28.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86.4%,是正极材料市场增长最快品种。钴酸锂的市场规模增长有限,其2015年产值为55.1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3%,是增长最慢的正极材料。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图3  2010-2014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锂业分会的统计,2015年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11.29万吨,同比增长46.8%。细分产品中,磷酸铁锂的产量同比增长近2倍,出货量1.8万吨,其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带动;三元材料出货量3.65万吨,其增长主要受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市场带动;钴酸锂出货同比增长最慢。2007-2015年国内正极材料产量及各类占比见表7。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表7  2007-2015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及各类占比

(二)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仅为1.18万吨,到201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销售量达到11.29万吨,近八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从市场份额看,钴酸锂和三元材料是目前国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流产品,从产量增幅看,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正极材料。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导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2015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2015年10月,由赛迪顾问(CCID)和中国电池网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出炉,该榜单历经近一年的跟踪调研、持续关注、实地访谈、电话沟通,从企业产能、销售收入、创新能力、增长率、体制管理、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权衡分析得出。

表8  2015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1)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竞争力排名:NO.1

企业简介:从2013年开始湖南杉杉连续三年位居国内正极材料销售量首位,目前产能1.5万吨/年,未来3万吨/年。2015年湖南杉杉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实现销售量约8000吨。在销售量的增长中杉杉逐步调整了自身的客户机构,目前的大客户已经涵盖了ATL、比亚迪、力神、LG化学等,加上中小客户的支撑,盈利能力也有所回升。2015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增加100%以上,在正极材料行业

企业利润率普遍降低的情况下也显示其转型的成功。

上榜理由:湖南杉杉作为杉杉股份正极材料的主要布局点,和杉杉集团的负极材料、电解液产业形成有效的互补效应。近两年通过客户结构的调整,大客户结构逐步形成和稳定。湖南杉杉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居于首位。2015年湖南杉杉在宁乡一期年产1.5万吨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计划于年内实现全部投产,届时产能会达到3万吨每年。在以规模效应日益重要的正极材料产业领域,看好湖南杉杉未来的增长空间和持续竞争力。

(2)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竞争力排名:NO.2

企业简介:北大先行由东圣投资和北京大学合作于1999年创建成立,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除了电池正极材料外,公司还涉足了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组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北大先行已经形成了北京基础研究、北京工程技术中心、泰安和西宁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北京普莱德动力电池组装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战略格局。2014年北大先行实现销售额7.5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4%。2015年销售额约10亿元。截止2014年底,产能1.5万吨/年,产品包括钴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主要客户包括ATL、CATL、力神、光宇、维科等。

上榜理由:北大先行在搭上ATL的发展的顺风车之后,同时在力神、光宇、维科等客户完成布局,客户结构良好。2015年凭借在小型锂电池高端领域的开拓和动力电池材料的规模化释放,在国内处于No.2的位置。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崛起,北大先行的磷酸铁锂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在西宁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也开始规模投产。其汽车用三元材料也在国内的力神等客户中使用,整体呈现多点发展的局面。

(3)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排名:NO.3

企业简介: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2.1亿元,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发明专利共计30余项,是湖南省首批七十余家通过国家四部委按新标准联合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参与者、“国家级先进储能材料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14.51亿元,销售量超过12000吨,实现利润9500万。湖南瑞翔目前产能达到1.5万吨/年,产品包括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氧化钴、三元前驱体、硫酸锰、硫酸钴。

上榜理由:瑞翔是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客户不仅包括全球知名的三星SDI、LGC、SKI、东芝等客户,在国内也是力神、比亚迪的稳定供货商。瑞翔汽车用三元材料研发和生产走在国内的前列,客户包括三星、SKI、东芝等。湖南瑞翔从满足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布局产业链,高起点的布局必将带来良好的后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背景下,未来的前景看好。

(4)宁波金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排名:NO.4

企业简介:2014年原当升科技创始人白厚善创立的北京容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入资宁波金和,宁波金和成为容百投资控股下的企业。容百投资除了控股宁波金和以外,还控股了盐光科技、韩国EMT、韩国TMR等企业,在正极材料回收、前驱体和多元化的正极材料产品类别上进行布局。宁波金和在容百控股中主要承担三元材料前驱体以及三元正极材料、NCA等材料的生产,正极材料总产能9000吨/年,三元前驱体总产能16000吨/年。宁波金和的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ATL、CATL、力神等客户。2014年宁波金和的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

上榜理由:2014年金和以三元材料为主的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由于2014年是整合年,所以利润只有1000万左右,但是整合后在2015年马上进入正轨,上半年的营业利润预计达到2000万左右。宁波金和未被容百整合之前就是国内正极材料行业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主要在研发和产业链整合上较为欠缺,通过容百控股注资,可以利用韩国的技术优势对国内进行反哺,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宁波金和长期定位在三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会率先在全球实现动力电池材料的批量供应。

(5)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力排名:NO.5

企业简介: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当升科技”,股票代码:300073),成立于2001年,起源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家首批创新型中央企业——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当升科技是一家从事新能源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进入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国内率先出口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是国内锂电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之一。当升科技正极材料产能:9000吨/年;负极材料产能:6000吨/年。主要客户有比亚迪、比克、力神电池、ATL、三星、SK、LG、三洋、索尼、东芝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于2010年4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以锂电正极材料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2014年公司正极材料销售收入6.25亿元,毛利润2.24%。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41亿元,毛利润2.81%。

上榜理由:当升科技在最近2年的发展速度不如国内的同类企业,连续几年的销售量一直维持在4000吨左右,没有太大的增长幅度,这也导致在江苏募投项目达产后整体产能利用不高,导致正极材料毛利率只有不到3%的水平。当升科技最近两年正在逐步从传统以钴酸锂为主向三元材料转变,2014年和韩国GSE集团合作开发NCA也是强化三元材料转型的重要举措。由于三元材料的起步较晚,近几年在业内的排名有些回落,但是作为上市公司,在资本运营方面的优势还是国内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2014年通过收购中鼎高科,整体的盈利有所好转。

(6)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排名:NO.6

企业简介: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集团型股份公司(股份代码:600549),主要从事钨冶炼产品、钨粉末、硬质合金、钨钼丝材、新能源材料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厦门钨业目前正极材料产能为5000吨/年左右。产品包括钴酸锂、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等。2014年正极材料销售收入8.65亿元,毛利率达到9.5%。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12亿元,毛利率降低到6.65%。

上榜理由:2012年以来厦门钨业在正极材料领域不断转型,从高端切入的思路非常明确。通过和松下在其他金属领域的合作,三元材料主要针对松下开发,目前全自动的生产线已经开始量产,并且在国内占据一定的位置。厦门钨业还在配套松下开发特斯拉汽车上使用的镍钴铝酸锂材料,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厦门钨业在正极材料行业逐步跻身高端领域。

(7)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排名:NO.7

企业简介:天津巴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是国内目前综合实力较强、产销量靠前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节能(天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控股的大型投资公司。2014年天津巴莫的销售量达到6500吨,销售收入达到7.8亿元。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利润达到1500万。

上榜理由:巴莫2014年的销量提升明显,主要是出口销售量的增加,巴莫的产品结构还是以钴酸锂为主,市场也还集中在3C领域。巴莫作为中节能控股的电池材料公司,加上中节能控股的镍钴材料生产企业新时代集团浙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未来存在整合产业链的优势。在国内正极材料行业竞争日渐强化的态势下,巴莫的竞争力显得中规中矩。

(8)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企业排名:NO.8 

企业简介: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河南科隆集团,河南科隆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863计划”专项(HEV材料)科研、产业化基地、河南省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有正极材料产能9000吨。其中三元材料产能3000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5000吨/年、磷酸铁锂产能1000吨/年。2014年正极材料销售收入5.1亿元,实现净利润2400万。  

上榜理由:河南科隆是国内较早做三元材料前驱体的企业之一,率先进入韩国客户的供应体系。近两年科隆开始涉足正极材料生产,销售量也得到快速提升,由于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较高,也在国内市场的开拓能力也较强,加上上市公司深天地A计划全资购买科隆的股权,未来依托上市公司的平台,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9)湖南长远锂科有限公司——企业排名:NO.9

企业简介:长远锂科成立于2002年,主营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等。2014年金瑞科技完成长远锂科剩余49%股权的收购,长远锂科成为金瑞科技的全资子公司。由金瑞科技和长沙矿冶院共同投资10000吨/年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金天材料搬迁工作的按期完成设立的。该项目一期6000吨/年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建设预计2015年底建成并进入调试。2014年长远锂科锂电材料的产能约5000吨,锂电材料收入约3.5亿元,其中三元材料占比近30%,同比增长120%。此外,长远锂科在NCA前驱体及产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前驱体已经出口日本,百吨级NCA中试线也完成设备调试。 

上榜理由:长远锂科作为上市公司金瑞科技的正极材料产业平台,集团会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与长远锂科,尤其是在高镍的NCA材料方面可能成为未来的爆发点,看好高容量材料在3C和汽车电池上的应用。

(10)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排名:NO.10

企业简介: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2004年由振华集团深圳电子有限公司新光源厂和新材料厂改制后注册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铁仔路44号振华(西乡)工业园。振华在贵州设立生产基地,产能达到7500吨每年,主要生产基地转移到贵州,在用工成本和水电成本都大幅降低。2014年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201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2.1亿元。客户主要包括ATL、比亚迪、优特利等。

上榜理由:振华材料依靠混合型材料进入ATL的供应链,近两年取得较大的增长。振华在高电压的正极材料领域具有较深的技术积累,未来在3C领域的发展可圈可点。同时振华也在推出动力电池使用的混合材料,但是还需要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2、行业领先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

根据锂电池正极材料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杉杉股份、当升科技、厦门钨业等行业领先企业的产能逐年扩充,产销量及营业收入快速提高,但其正极材料业务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

(1)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产品有钴酸锂系列产品、多元材料系列产品、锰酸锂系列产品。

表9 2014-2015年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经济指标统计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2)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多元材料、钴酸锂、锰酸锂等锂电正极材料。

表10 2014-2015年当升科技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经济指标统计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3)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等。

表11 2014-2015年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经济指标统计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四、国家政策导向

(一)技术路线在反复摇摆中逐渐清晰

我国政府部门对动力电池发展路线的态度一直处于反复摇摆之中。2011年之前是一边倒地支持磷酸铁锂。2012年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不再强调发展磷酸铁锂,表示重点提高动力电池输入输出特性、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和性价比,呈现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并行支持的路线。

2013年9月,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按照纯电续航里程(乘用车)和电池容量(专用车)确定补贴金额,多元材料凭借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进一步增加。

2016年1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多元锂电池客车的安全风险评估,在评估完成前暂停多元材料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行业与社会纷纷猜测,国家将改变新能源汽车正极材料的产业政策,限制多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

2016年6月20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名单,31家单体企业和1家系统企业入选。与前三批目录名单所不同的是,此次目录中涉及三元材料电池的企业占比明显增多,据高工锂电网统计,目录中主营业务为三元材料电池的企业达21家,占比高达68%。

从目前趋势看,虽然国家政策依然较为谨慎,但在一些具体的指标制定上已经出现对于三元材料的偏向,而在市场选择上,无论是车企还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反馈上,三元材料在乘用车和专用车的应用已经成为主流。

(二)补贴政策倾向高性能电池及正极材料

根据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客车的补贴标准已从过去车辆长度的单一指标变更为车辆长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以及续航里程三项指标。因此,电池自重轻、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远的客车将获得更多的补贴,国家鼓励和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由过去的数量规模型开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以三元材料为代表的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相关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有望成为政策的受益方。

(三)保护国产自主品牌力度加大

2016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名单中,日韩企业无一家入选。我国政府保护国内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

按照规定,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将不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从而无法获得补贴。尽管此后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将放宽对在售车型限制,已经获得目录的,将给出一年调整时间,但这依然无法化解这些整车企业在更换电池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和尴尬。

没有进入企业目录受影响的不仅仅是三星SDI和LG化学,采用了上述两家企业所产电池的北汽、上汽、江淮、长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新能源整车企业同样面临极大的压力,而采用自家生产动力电池的比亚迪却不受此影响从而成为了最大赢家。

五、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前景分析

(一)市场需求预测

当前,锂离子电池正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真锂研究的预测,2016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将到9419万KWH,2020年将达到20036万KWH,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其中,最大动力将来自电动汽车市场。工业和储能市场也将快速增长,而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

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图4  2012-202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需求(真理研究预测数据)

我国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40,471辆,销售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据预计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500万辆的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锂电池及正极材料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二)细分市场领域成长空间

未来锂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于:一是小容量锂电,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消费类电子,包括平板和智能手机等;二是工业储能和新能源储能等各种储能电池应用;三是新能源汽车等大功率大容量动力锂电应用。

1、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

消费类电子产品仍然是锂电池的最大需求端,但增速已逐渐趋缓。3C电池已逐渐进入成熟期,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替代已逐渐完成,新兴的数码产品,如智能穿戴设备等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普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产品单位用电量的增加,该领域的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2、工业和储能市场

储能锂电池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技术、政策等原因仍然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相比动力电池市场启动有一定的滞后。但储能市场空间巨大,据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底,中国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量(2000-2015年)为21.9GW,其中抽水蓄能为21.8GW,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106MW,占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总容量的12%,与2012年的4%相比,有大幅提升。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政策开放,储能市场也将成为拉动锂电池消费的另一极。

3、电动交通工具市场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电动交通用锂离子电池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的电动汽车销量仍将大规模增长。2016年2月24日,国务院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包括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政策的支持、动力电池技术和成本的进步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替代传统汽车的速度。未来锂电池产业也会由消费类锂电池逐渐转向动力电池方向发展。

六、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目前,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技术路线革新、市场激烈竞争、原料价格上涨、盈利水平下降、政策波动风险等。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将进入并购整合和洗牌重组的阶段。

(一)技术路线不断发展变化

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一直存在竞争,已经规模化应用的几类正极材料在各自领域都有相应优势,我国前期一直偏向磷酸铁锂的发展,尤其商用车更多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但从国际锂电产业发展格局来看,多元材料成为动力锂电池主要正极材料体系已成为业内共识。同时,以硫基正极材料为代表的新一代材料研发速度加快,未来技术革新将使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二)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激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吸引大量资本涌入锂电池及相关材料产业。国内主要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加快扩充产能,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以及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甚至传统铅酸蓄电池企业也在纷纷布局正极材料板块,日韩企业开始在国内设立生产基地,导致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已呈现产能过剩状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

(三)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以及碳酸锂供应短期受阻带动,2015年四季度开始,锂电正极材料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在短期内出现非理性大幅上涨。根据亚洲金属网统计,以2015年1月的价格为基准,2015年10月份之后碳酸锂价格出现暴涨,至2016年1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已达到基准价格的300%以上,对正极材料等下游相关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四)国内盈利水平普遍不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不断退坡,动力电池厂商的成本下行压力加大,不断要求降低正极材料价格,再加上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跳跃式涨价,以及正极材料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使正极材料生产商的盈利空间大幅下降。根据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杉杉股份披露的年报数据,其2014年和2015年正极材料业务的净利率仅为1.4%和3.4%。

(五)政策波动风险较大

一方面,国家政策对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导向作用十分显著,国家一旦将三元材料或其他新材料确定为重点支持的技术路线,则磷酸铁锂等其他正极材料的发展将遭受严重打击。另一方面,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与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国家补贴政策的依赖性很强,如果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将对整个产业链造成巨大影响。

※声明:本文来源于南墅石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非明确注明的内容,皆来自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清新电源立场。

(1)
清新电源清新电源
上一篇 2018年1月17日 下午5:49
下一篇 2018年1月18日 上午9: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